2010届中国地理高考复习课件系列
25《中国的荒漠化问题及其治理》
一、全国荒漠化现状:
荒漠化土地262万k㎡,占全国1/4。西北最严重。
1、什么是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及一些半湿润甚至湿润区发生的生态环境破坏后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的荒漠或类似荒漠的过程。荒漠有:戈壁、沙漠、沙地。
2、我国荒漠化成因:
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主要是人类过度活动所致。
3、我国荒漠化分布:
干旱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都有分布。
特点:分布广,类型多,程度深。南方表现为石漠化(喀斯特区,基岩裸露)。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干旱成因: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高原,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2)景观特点:
草原、荒漠为主。东西有差异,成因
——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降水减少,草原土地生产力逐渐降低,载畜量减少。表现:
东部: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适宜草类生长,如:呼伦贝尔草原到鄂尔多斯高原,大部是草原;
西部:干旱半干旱气候,荒漠广布。
(3)荒漠类型:
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水资源贫乏,改造难度大。
次生:荒漠——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人类活动造成沙丘活化,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容易治理和利用(目前改造重点)。
C
D
填图:说出图中字幕荒漠化地区的名称。
二、荒漠化的发展:
1、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
(1)古代:塔里木盆地南部利用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形成绿洲→唐宋以后,盲目垦耕,破坏植被,水源枯竭,及战争瘟疫等,古绿洲被迫放弃。
(2)近代:晋、冀等移民到内蒙古农垦,到1931年内蒙古东南部形成农牧过渡带,界限向西北推进,带来荒漠化。如: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严重。
现在:50年代以来,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趋于严重。CD填图:说出图中字幕荒漠化地区的名称。
25中国的荒漠化问题及其治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