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语境下与庄学研究.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6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要
摘要
“生态语境”的流行是以人类对自身实践活动负面价值的深切反思和幡然醒悟为前
提的,它源于生态危机的全球化、生态运动的日益高涨和生态理论的不断深化,后现代
哲学和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则对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需要异质
文化的支持,作为异于西方文化又具有浓郁生态学特质的庄子哲学与此要求有着内在的
统一性。国内外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立场阐释了庄子哲学与生态哲学尤其是与深层
生态学的理论契合,但缺乏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因此,在生态语境下诠释庄子哲学,是
一项兼具价值性和前沿性的工作。本文力图在尊重和贴近《庄子》文本的前提下寻求庄
子“原生态”的生态智慧,并在现代生态语境下对这些思想进行新的诠释。希望这一工
作能够在理论上为庄子哲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生态理论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
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实践上为生态文明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文化依据。
本文主要从庄子的本体论、天人论、认识论、科技观、人生观五个方面解读庄子哲
学的生态意蕴。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明生态语境研究的问题视域、庄子哲学生态语境转化的可
能性,分析国内外生态哲学、庄子哲学以及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现状,并阐述本研究
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等。
第二部分:道法自然。“道”和“德”是庄子生态智慧的本体论基础,道的本根性、
整体性、同质性、超越性、自然性等基本特征蕴含的是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
观,表现为物无贵贱、万物一齐的平等价值观和内在价值论,顺物自然、无为为益、处
物不伤的生态方法论,知足知止的绿色生活方式与生态消费理念。
第三部分:天人之论。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基本的理论特征和生态思想的最
高境界。庄子之“天”主要有自然界、自然而然的状况、万物内在的本性以及事物的规
律或法则四个方面的含义。天与人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天然和人为、自
然和人类、“天道”和“人道”、天内人外、本真之人和世俗之人的对立,人与自然万物、
人与自然而然的状态、人与万物自然的本性以及人与万物规律的合一。庄子“人与天一”
思想有助于培育“生态大我”、“生态平等”理念,调和目前生态哲学中的价值观论争。
但受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影响,其“人与天一”的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伦理意蕴,而
I
摘要
其理论上的“曲高和寡”和消极无为倾向也导致实践上缺乏可操作性。
第四部分:道性思维。主要阐述庄子哲学的认识论或思维方式。庄子道性思维的主
旨是道通为一。道性思维表现为显和隐两条线索,其显性表现为对感知的有限与无限、
道的不可言与不得不言、道的不可知与可知的辩证阐述;隐性表现为一个从感性到理性
再到理性上的感性的正反合过程。从两个维度的结合上看,感知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有
助于防止人类对自然的自以为是、妄作妄为,提醒人类慎重地对待科技及其成果的运用;
道不可言与不得不言的语言观有助于人类“知止其所不知”、消解“文化霸权”,有助于
后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道不可知与可知的直觉主义认识方法有助于建构深层生态哲学
和生态美学。
第五部分:道技之辨。阐述庄子的科技观。道是庄子科技观的哲学基础,在道的意
义上,知识可分为世俗之知和体道之知,技术可分为工具之技和体道之技,庄子反对和
厌恶世俗之知和工具之技,却提倡和欣赏体道之知和体道之技。庄子的知识观与具有生
态意蕴的后现代知识观非常一致,对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缓解知识爆炸带给人类的
精神和心理困境、追求非功利的精神生活、培育科学精神等均大有裨益。庄子的技术观
为人们深入认识现代工具技术的危害、揭示现代技术危机的实质以及对技术的真正出路
——生态技术的思考提供了深广的理论空间。
第六部分:人生之困和逍遥之游。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阐述庄子的人生哲学。第
六章人生之困,主要阐述庄子人生哲学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哲学和文化背景。庄
子所感知的人生困境可以概括为命运之困、社会之困、自我之困和环境之困四个方面。
庄子对人生之悲的感悟包括以身殉物之悲、悦生恶死之悲、逆物之性之悲、好知离道之
悲和感官情感之悲五个方面。庄子的人生悲悯意识对培育良好心态、维护和谐世态和保
持平衡生态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警戒作用。在阐述庄子人生哲学时,本文按照人对道的体
悟程度及其所受悲困程度的不同,把《庄子》中的人格境界从低到高分为自然之人、世
俗之人、修(合)道之人和体(通)道之人四个层次,此种人生境界论对现代人确立人
的内在价值论,作出理性的人生定位,从而依自然本性快乐生活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第七章逍遥之游,主要论述庄子摆脱人生之困、获得人生自由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庄子
对命运之困采取了安于生死存亡、穷达贫富

生态语境下与庄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3062266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