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请找出该段落中哪些语句特别能体现作者对北平的思念和爱?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请找出文中描写北平的段落文句,并简单说一说作者想念北平的什么?
本文是作者于1936年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散文。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
写作背景
想北平
1、想为什么不能改为写?
明确:想,是带有浓烈的主观感情;写,只是客观的描写。一个“想”字就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对北平的爱与读者分享。而且,当时的老舍是一位“漂泊的旅人”。
2、北平,即北京。1928年北京改为北平,1949年,又改为北京。“我的北平”。
作者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
作者是怎么“说”出北平的特点的呢?
①对比、衬托手法
巴黎北平
太空旷——复杂而有边际
太热闹——动中有静
使人寂苦和疲乏——使人安适、温和
②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和画面
什刹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墙边的花,院里的新鲜蔬菜,及带霜的水果……
创作风格
1、北京韵味。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他注重从北京市民的语言中汲取有益营养,经过提炼,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3、幽默诙谐。经常运用夸张、对比、比拟、讽喻、反语、谐音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重点语句的理解
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明确:本文写于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政府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机、北平危机。而当时作者不在北平,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思念家乡,忧心如焚,写下此文就是在呼唤人民的觉醒意识,奋起抗争。
延伸拓展
作者: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想北平正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