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班膦酸钠在肿瘤领域中的应用
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
刘东刚
焦磷酸盐和双膦酸盐的结构比较
O O O R1 O
O P O P O O P C P O
O O O R2 O
焦磷酸盐
双膦酸盐
双膦酸盐药物化学结构
双膦酸盐类药物作用强度比较
抗骨吸收最低有效剂量(LED)比较(大鼠体内)
双膦酸盐剂量(mg/kg)
依替膦酸 Etidronate 作用太弱,未比较
氯屈膦酸Clodronate 作用太弱,未比较
帕米膦酸 Pamidronate
阿仑膦酸 Alendronate
利塞膦酸 Risedronate
伊班膦酸 Ibandronate
唑来膦酸 Zoledronate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1 Feb;296(2):235-42.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巨噬细胞
肿瘤细胞
内皮细胞
双膦酸盐作用的靶细胞
抑制肿瘤细胞的自分泌活动
双膦酸盐
促进骨的二次矿化作用,高效修复溶骨病灶
抑制肿瘤细胞对骨的黏附和侵袭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双膦酸盐的生物学作用
Cancer Research,2000, 60(11):2949-2954
Cancer,2003,97(Suppl 3): 840 – 847
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取决于其化学结构
不含氮的一代双膦酸盐(如依替膦酸,氯屈膦酸)被代谢成ATP类似物,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功能。
含氮的双膦酸盐因能抑制破骨细胞中的法尼基二膦酸合酶,可以干扰脂质粘着到调控蛋白上,进而引起破骨细胞的灭活。故其作用较不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更强。
Cancer. 2003, 97(3 Suppl):840-7.
Bone. 1999, 25(1):97-106.
双膦酸盐作用机制
双膦酸盐不能被代谢,只能以原型从肾脏排泄,排泄速度与肌酐清除率有关,并存在肾脏主动排泌。
J Clin Pharmacol. 2004 Sep;44(9):951-65.
口服吸收吸收率一般<1%。
静脉应用40-50%分布于血液,半衰期10-60小时;其余50-60%分布于骨,半衰期明显延长。
药代动力学
主要应用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的相关疾病
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溶骨性破坏(高钙血症、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治疗变形性骨炎(paget’s病)
良性高钙血症
小儿成骨不全
双膦酸盐的适应症
肌酐清除率(CLcr)
剂量/输注时间
输注体积
50≤ CLcr<80 ml/min
6mg/15min
100ml
30≤ CLcr<50 ml/min
4mg/1h
500ml
<30 ml/min
2mg/1h
500ml
国外临床用药剂量推荐骨痛和高钙血症患者:
伊班膦酸钠
[医药卫生]伊班膦酸钠在肿瘤领域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