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镜像容灾技术方案样本.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目 录
容灾技术的选择 3
基于SAN城域网的镜像技术 3
为什么我们建议选择基于镜像技术的容灾方案? 3
为什么以前比较少用镜像做容灾,而用复制做容灾? 4
为什么现在不建议采用基于磁盘系统的复制来构建容灾系统? 4
传统网络传输与SAN 网络传输的主要区别 4
构建容灾系统的技术要求 5
Symantec 基于镜像技术的容灾方案及其实现 6
数据同城容灾方案原理分析 6
Symantec远程镜像数据容灾原理 6
磁盘阵列同步复制原理及局限性 8
操作系统镜像命令作用解释 10
Symantec远程镜像数据容灾系统故障和灾难的响应 10
当生产中心数据系统故障 11
灾备中心数据系统故障以及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SAN链路故障 12
故障修复后的恢复(远程镜像快速恢复) 12
系统容灾方案结构和实现 13
利旧项目中,生产中心与容灾中心磁盘阵列性能差异问题: 14
Symantec远程镜像数据容灾方案的技术优势 14
零停机时间和零数据损失 14
故障修复后的快速重新同步 15
跨磁盘阵列快照,实现逻辑错误快速恢复和容灾中心数据利用 15
数据同步过程高度可控 15
节约硬件采购成本 15
Symantec远程镜像数据容灾方案的工程优势 16
Symantec远程镜像数据容灾方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8
Symantec远程镜像数据容灾方案典型案例 20
附件:VERITAS Storage Foundation™ 21
附件:VERITAS Storage Foundation for Databases™ 26
容灾技术的选择
基于SAN城域网的镜像技术
目前实现容灾的技术方案看起来很多,不过目前比较通用的和实用的容灾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基于主机的跨阵列数据镜像容灾方案,一种是基于磁盘系统的数据复制的容灾方案。
而随着光纤存储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在距离上的拓展,光纤城域存储网络的实现已经趋于成熟,这就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不再需要依赖复杂的数据复制技术,就可以实现同城容灾了。新的容灾方案所利用的,是最为传统的磁盘镜像技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基于城域SAN存储网上的镜像技术,轻松实现数据容灾,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集群软件,构建应用级的容灾系统。
为什么我们建议选择基于镜像技术的容灾方案?
零停机、零切换: 基于镜像的原理,镜像中的任何一个磁盘阵列出现问题停顿时,都不会导致应用中断。从而使容灾的效果能够达到无缝的数据高可用性,对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提供了保障。当然没有停机,也就没有切换操作,也就不会造成切换带来的一系列麻烦。
成熟性:镜像技术是从磁盘容错技术中最成熟、历史最悠久、可靠性最高的数据保护技术。
简单性:镜像技术是实现最为简单的数据容错技术。
异构性:镜像技术不仅可以在磁盘阵列内部实现,也可以跨越不同磁盘系统来实现,镜像技术完全不依赖于磁盘系统的品牌和型号。所以,利用镜像技术实现容灾,我们就可以保留在任何时候自由、灵活的选择磁盘系统的权利。
为什么以前比较少用镜像做容灾,而用复制做容灾?
在SCSI技术时代,SCSI只能支持25米的距离,所以虽然基于磁盘系统间的镜像被广泛采用,但无法实现远距离容灾
复制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远距离和低带宽带来的问题,当然在解决低带宽问题时,普遍采用的技术的是异步复制方案,因为同步复制带来的I/O延时是任何应用都无法接受的。所以一直以来,是容灾方案的主要选择。
FC光纤存储出现以后,为远距离镜像提供了可能,随着同城光纤存储网络的普及,利用镜像技术构建同城容灾系统,将是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容灾解决方案。
为什么现在不建议采用基于磁盘系统的复制来构建容灾系统?
数据复制技术所能解决的距离和带宽的问题,当前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基于复制的容灾会机制,在灾难发生时将导致停机、切换甚至是数据一致性风险,从容灾效果上来说不很理想。
利用数据复制技术实现容灾,由于其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必然导致容灾系统的结构要比没有容灾系统的时候复杂得多。
同时,这样的容灾系统的故障环节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导致维护难度、维护成本的增加。
基于磁盘系统的数据复制技术,要求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选用同一个厂商的磁盘系统,甚至要求选用同一系列、同一型号的磁盘系统,用户完全失去讨价还价的余地,完全失去了在任何时候自由、灵活地选择合作厂商和磁盘系统的权利,必然给用户造成被动和经济上的损失。
传统网络传输与SAN 网络传输的主要区别
数据传输的延时,SAN网络与传统网络有着数量及的差别,举例来说,如果传统网络的延时为毫秒级,SAN网络的延时则为纳秒级。由于SAN网络中的延时远远小于传统网络,因而其数据传输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网络。
不同协议

镜像容灾技术方案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798 KB
  • 时间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