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儿推拿
2
一、概述
何谓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
指专治小儿疾病的推拿体系,也是推拿在防治小儿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形成
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是人类最古老的医疗、保
健手法,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在理论、手法、穴位、操作方面有
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小儿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
生理特点:
,形气未充:小儿机体柔软,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不足,卫外机能未固,(抗病能力差),若调护失宜,则易生疾病。(背、腹、足膝要保暖,头要凉)
,发育迅速:纯阳之体。小儿生机蓬勃,阳生阴长,在阴阳不断滋长的过程中,由于生机蓬勃,往往相对的感到阴的不足,常见之为“阴之不足,阳之有余”。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在婴幼儿期显得尤为突出。
3
病理特点:
,传变迅速
易患肺系疾患,脾胃系统疾患及发热、惊厥、神迷等症状。
五脏性能表现:肝常有余,心为热为火,脾常不足,肺为娇嫩,肾常虚。
五脏功能
心:主血脉、藏神,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
神: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
小儿此脏病变主要反映出热证和实证,可见高热或壮热,神昏谵语,口舌生疮,便秘尿赤.(常惊热),(为热为火)
肝:主疏泄、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风)
临床上出现抽风、出血、惊厥及眼病变(常有余)
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与胃表里
出现体重困倦、多睡,不思饮食、形体消瘦归于脾(常不足)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
出现咳嗽喘气,气短,喷嚏,鼻塞,呼吸不利,皮肤干燥归于肺(娇嫩)
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先天和后天。出现生殖,泌尿方面的症候以及骨软无力,耳聋耳鸣等归于肾
4
,易趋康复:小儿脏腑气机清灵,反应敏捷,活力充沛,加上病因单纯,又无七情的伤害,无受悲观失生情绪的影响,所以得病后,只要及时处理,容易恢复健康
(二)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运用四诊时重视望诊、闻诊。在辨证中以五脏辨证为主
儿科又称“哑科”,通过看面色,精神状态、形体、舌苔、指纹,听患儿的哭声、发声再进行五脏辨证
:形态、神色、苗窍
望形态:根据体质形态可以判别虚实寒热。如寒则神静,热则神妄,虚则神疲,实则神旺。
望神色:主要表现于精神面貌。
舌苔:薄白干湿适中—正常,白腻为寒湿,黄腻为湿热,厚腻为食积,花剥苔为阴虚或脾虚。红舌为里实热证或阴虚,舌尖红为心火旺。舌体胖为脾虚。舌质鲜红为实热,淡红为虚热,深红为血热。
:啼哭、语言、呼吸、咳嗽、嗅气味
啼哭:婴儿不能语言,常以啼哭表示饥饿、痛苦、或身体不适
哭声宏亮而长、并有泪液---健康
哭声低落而短----元气不足
偶热哭声无其它症候-----尿布湿
哭声多绵长无力,每得乳而止-----饥饿
哭声高而尖锐不畅,时缓时急,时作时止------腹痛
哭声突然而起,在哭声中多伴惊恐现象-------受惊吓
5
语言:清晰响亮为佳。
嗅气味:
口气臭秽为内热,嗳气酸腐为内伤食积,大便酸臭为伤食或肠有积热,便稀无臭为脾虚。小便臭浊、黄赤为膀胱有热;清白不臭多虚寒。
表证:病邪侵袭体表,多见外感早期。表现为发热恶寒、有汗或无汗、鼻塞、舌苔薄白或薄黄。
里证:外感中期或极期,病邪由表入里,累及脏腑,或由内而生的内伤病,使脏腑气血受病而反映出的证候。
表现为高热、烦躁、口渴、便秘或腹泻、腹痛、小便黄赤。
寒热:主要辨别寒病和热病两种不同性质的证候。
寒证: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大便秘结,畏寒四肢不温或腹痛,舌苔白。
热证:口渴,喜欢冷饮,发热或低热或潮热,烦躁,尿赤便燥,舌苔干黄或红降。
虚实证:是指病邪盛衰与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
虚证:气短乏力神疲消瘦,面色苍白,自汗,盗汗,苔净。
实证:神气充足,面红气粗,腹痛拒按,苔厚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都可以用阴阳加以概括。里证、寒证、虚证为阴;表证、热证、实证为阳。
6
(二)小儿推拿作用
1,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
缓慢轻柔、刺激性弱的手法对神经系统有镇静抑制作用(按运揉),而快速沉重、刺激性强的手法、则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叩击类)。
2,调节胃肠功能,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五脏:心、脾、肺、肝、肾
六腑: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饮食——水谷精微——气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功能正常,那么婴幼儿精力充沛,肌肉丰满,四肢灵活有力,食欲良好,面色嘴唇红润,发育正常
新小儿推拿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