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全球史观下高中历史教材编写
(历史文化学院学科教学杨路遥学号:2010021210)
摘要:全球史观作为当今史学发展的新趋势,不仅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高中历史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在吸收和借鉴全球史观的基础上,应形成对历史的整体把握,在内容上进行一定的更新。
关键词:全球史观高中历史教材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史观成为国内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种新的史学编纂理论与方法在历史研究的视角、研究领域和方法论上都有很大的突破。本文试图从全球史观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入手,简单论述一下全球史观下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什么是全球史观
关于全球史观的产生,史学界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史学》中最先提到“全球历史观”,是全球史观的首倡者。一种认为,《全球通史》中最先提到全球史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书中序言强调:“本书是一部世界史,其主要特点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70:54.
但也有学者对此持反对的意见,刘新成先生说:“需要说明的是,为我国读者所熟悉的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虽然是全球史学的开拓者之一,但他基于现代化史观撰写的《全球通史》并不是全球史范式的代表作,该书与目前全球史学的架构完全不同,因此不宜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作为评价全球史观的主要根据。”【J】.世界历史,2006,(1):40.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的历史》一书是全球史作为一个学术领域诞生的标志。麦克尼尔在书中分析了自原始社会以来人类文明的兴起、发展及相互联系,强调文明的历史就是文化扩散的历史,但也有学者称麦克尼尔的全球史只是“完全以西方为中心的史著
”。【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218.
论及全球史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学者们有不同的论述。
郭小凌教授指出全球史观的两个基本认识:第一,把世界史看成一个互相联系和作用的整体;第二,各国历史文化的等值论。【J】.学术研究,2005,(1):11.
林中泽教授认为,全球史观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力图摒弃西方中心论的传统,把每个地区或民族的历史以及这些历史的每一方面都纳入到相互联系的整体的世界历史进程当中;第二个特征是全球史观十分重视整体和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对全球史观的冷思考【J】.学术研究,2005(1):16—19.
刘新成教授认为,全球史观有几个方面值得肯定:第一,摒弃以国家为单元的思考模式。世界通史的基本叙事单位应该是相互具有依存关系的若干社会所形成的网络。这个网络可能只覆盖局部地区,但也可能覆盖整块大陆、整个大洋、半球乃至全球;第二,全球史学家提出,在世界历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以某个国家的发展代表
浅议全球史观下高中历史教材编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