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临终备览
本书分卷首语、生命的真相、往生正因、往生助缘四章。书前有目录,后附参考文献,章节中间根据需要随宜插入相关资料的网络链接网站,以备读者按图索骥,进一步阅读有关资料。不同章节需要互相参考的内容以“互见”标明,不重出。
卷首语:目的为引起读者对生命、临终问题的重视、深思。语言应警策、平实、中肯而有文采。
生命的真相:目的是纠正一般读者对生命的断灭论观点。分死亡的过程、中阴身、轮回、往生、编者总结五节。每节先引用佛经、大德论述、科学印证、历史史料、现实案例、理论思考等。
往生正因:目的是阐述往生的正因。按佛经论述、祖师论述、大德开示、历史史料、现实案例、往生见证、理论思考、编者总结等。佛经论述节先引用净土五经中有关往生条件及方法的经文,次引其他经典关于往生的论述。
往生助缘:1,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介绍在病前、病中、临终、断气后、七七内、久亡后,本人、家属、助念员各自应当如何操作。
助念:分预备、助念细则、大德开示、经验教训四节,对往生者本人、家属以及助念义工进行规范指导。
助行:金光明沙、陀罗尼被等法物的利用,地藏经等经典开示(放生、布施等回向),如法丧事。
超度:僧众、网络、家属。中阴救度法。超度仪轨。
结构有逻辑层次,语言清晰明确,为读者提供确切的参考。
【按】“死”,这一个字无论在什么时候看到总是令人触目惊心。“死”字在人类的语言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忌讳,更是一个不详的表征。“死”字在崇老尊贤的儒家文化社会,更是一个图腾,一个绝对的禁忌。因为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生的时候不敢面对,更不能谈,尤其是有年长的人在座,连同音字都不能用,因为做驼鸟式的逃避现实,不做思索找答案,因此当面临死亡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在儒家所影响的地区的族群,对死亡的态度是推诿逃避,和积极面对死亡的藏民族的人生态度确有很大的不同。
卷首语——安详地回到生命的故乡
本章目的:引起读者对临终关怀的重视,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对佛教的探索。
为季节的转换准备衣裳
为风雨的侵袭准备雨具
为黑夜的降临准备灯火
为远行的旅途准备盘缠
为新生的婴儿准备襁褓
为临终的到来准备资粮
或许您还年轻,或许您很健康
或许,您很平安,似乎所有的不幸都渺在天边,与己无关
然而,死之一事,密布于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无时无处不在发生
所有家庭,必有遭此大难之成员
所有家庭成员,都将入此黑暗之门,无可幸免
所有您最亲爱的人、事、物,都将离你而去
此劫的来临,自出生始,就以坚定的步伐走来,无可阻挡
此劫的来临,时间,地点、方式,却无法预料
总有一天,您出去了,就回不来
或者,回来了,就出不去……。
不要说自己很勇敢。您真的不怕吗?
看看所有的人临死时的表现。他们和自己一样豪情万丈。
蝼蚁尚且偷生,何人不惧死亡?
不要说自己明达生命的真相。
您真的了解吗?所有的人临死时都惶惑无助。
讨论生死问题时,他们也曾和自己一样振振有辞。
所有不幸的人,曾与您一样,对此人生大事,漠然视之
人人都在忙忙碌碌地为各种事情作准备,却不为临终做准备
正如终年辛劳的农夫放弃粮食归仓
马拉松运动员在终点放弃撞击终点线
收官阶段,稍一不慎,尚且必将满盘皆输
何况对此根本无知而胡闹?
作为一个明智的人,忽略了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您真的能容忍自己对此事的漠视、茫然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老病死,乃是人生重大课题
为死亡作准备,才能无惧死亡
轻蔑死亡,必将被死亡所轻蔑
死往何归?我们不知道。死了会变成鬼吗?面对死亡,巨大的恐惧袭来。而亲人的悲唤与伤痛,那又是令人撕心裂肺的不舍和无奈。
面对必将要到来的死亡,我们怎么办?面对亲人的死亡,我们怎么办?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我们怎么办?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对亲人最好的爱与送别?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不负这一期的人身,对自己的未来圆满地负责?
我们特意为您——轮回中的父母,轮回中的兄弟,轮回中的亲人,编写了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我们安排了“了解死亡”、“面对死亡”,“超越死亡”的内容,讨论了死亡的情状、善后事宜和注意事项。未知死,焉知生?我们希望,我们因此而更透彻地了达生命的真相,而了解生命善用生命,而更坦然地面对人生最大的悲苦——死亡,让生命的最后阶段,更坦然,更自在。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生命的真相:其实,人死了可以复生,换下的只是一个臭皮囊,而下一步,如果方法得当,我们可以生到更好的地方,甚至,回到生命的故乡——极乐世界。
我们可以更好的走,而亲人,原本可以更豁达地面对这一世最长久的别离。
人死并非万事休,但悲不明轮回理。枉生枉死枉苦悲!
两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为我们说明了宇宙人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