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章也正是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讲述新文化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结束这段历史的,也就是1915—1927这一段。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前后后,这一章我们主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影响;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5、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这些都是大家需要课前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那么,大家先看看这些问题有什么联系?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有内在的历史逻辑的,我们说正是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催生了新文化运动,而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它们本身是密不可分,后人也常常把它们合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而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中得到迅速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则诞生了一个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直接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
好的,我们先讲五四新文化运动。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山穷水尽使近代的知识分子不得不再一次思考中国的出路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下,近代中国苦难深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为了改变中国的悲惨境遇,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与斗争。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党,没有能够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资产阶级的地位及其本身的局限性使它不可能从本质上去认识帝国主义侵略本性,相反,在许多方面对帝国主义还有依赖性,幻想通过某些让步换取帝国主义的同情、承认和支持。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自身与封建剥削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提出了建立共和制的主张,高喊“平均地权”,但是它们不可能也没有提出从经济上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关系的政策和纲领。因而它们不可能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由于受其阶级地位制约,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也不可能充分发动工农群众,因此力量极其有限。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同盟会组织松散,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加之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辛亥革命的失败在所难免。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很大的反思,思考一个新的出路, 这势必影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思索,带来思想文化上变革的可能性。
第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得近代的知识分子,迫切地要求反封建的统治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后,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社会就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北洋军阀政府,是各帝国主义共同统治中国的工具。袁世凯上台后,无时无刻不在谋划消灭革命民主势力,加强专制独裁统治。
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总统。此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4年5月,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反动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为了取得帝国主义对其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支持,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签订《中俄声明》,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性的倒袁风暴。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
袁世凯统治时期,北洋军阀集团尚能维持表面上的统一。袁死后,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并扩大自己在华特权和利益,各自寻找和扶持一派军阀,充当自己的工具。在它们的操纵和支持下,北洋军阀公开分裂成几个派系,中国出现了军阀纷争的混乱局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派军阀为了取得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在对外政策上均以牺牲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投降卖国,中国的主权和民族尊严不断丧失,中国社会殖民地化日益加深。在对内政策上,军阀势力残酷镇压民主力量,实行独裁统治。袁世凯统治时期,民主共和有名无实。皖系军阀段祺瑞把持北京政权,一度曾恢复了《临时约法》和国会,但张勋复辟后,段祺瑞先后组织了临时参议院和安福国会等御用机构,玩弄共和招牌,实行军阀独裁统治。在军事上,镇压革命势力,消灭异己,连年混战。1913年7月9日,袁世凯血腥镇压了“二次革命”,随后又镇压了白朗起义和中华革命党人的反袁暴动。袁世凯以后的北洋军阀四分五裂,相互间不断发生矛盾和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如1918年皖系军阀张敬尧占领湖南平江后,宣布“三月不封刀”,野蛮屠杀人民。据1918年12月有关资料记载,在军阀混战中,仅湖南醴陵一县受兵害的就有47000多户,死亡23000多人,全国由此可见一斑。经济上,军阀横征暴敛,疯狂掠夺。为进行战争和镇压人民反抗,军阀拼命扩军备战。1914年全国
以后电子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