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寿之乡欢迎你(湖南麻阳)
目录
①基本简介
②人文风俗
③自然风光
④麻阳今天
长寿文化
麻阳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魅力四射,是中华长寿文化园里的奇葩;长寿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最具优势、弥足珍贵的人间宝藏。
目前,,比全均预期寿命高三岁多。,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十二,。近年来,我县积极挖掘福寿资源,弘扬福寿文化,做大福寿品牌,并于2006年9月30日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麻阳福寿文化节”。
。
长寿之乡
麻阳的冰糖橙、西晃山的猕猴桃、葡萄等都是麻阳人的长寿食品。联合国的世贸组织公布的14种长寿食品麻阳占13种。麻阳堪称人间长寿食品贮藏库,在历史的长河里。麻阳人在平稳中求福,在自然中求寿,在人际关系和谐中起到求寿,创造和形成了具有浓郁的民族精神(风情)和永远闪烁时候光芒的麻阳长寿文化。麻阳长寿文化源于盘弧文化。盘弧文化是根,长寿文化是枝。盘弧文化是长寿文化的原始积累
基本简介
①地理位置
麻阳地处湖南西部,属湘西五溪之地,发源于贵州梵净山的锦江河,从贵州铜仁流入麻阳,贯穿麻阳中部,在吕家坪汇入辰水。沿河两岸风景秀丽,绿树葱茏,竹影婆娑,故名“锦江”;河水多平缓潭长,悠悠东流,沈从文先生笔下的“长河”就是指的麻阳锦江河。麻阳的母亲河-锦江河如一条衣襟带穿过麻阳南北。河沿岸到处是茂密的森林和幽美的自然风光。如果你泛舟在河上,你定会感受到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而河流上为数不多的险滩又成为了漂流的绝佳地方。在麻阳众多的美景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位于大桥江的西晃山。西晃山是麻阳的至高点,而且还是麻阳的避暑天堂。当你站在山顶,向四周眺望,你不仅能极目楚天舒,将整个麻阳尽受眼底,而且还会让你有一种山高人为峰,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
②历史渊源
麻阳历史悠久,火车站一带出土大量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证实,远古时代,即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属地。秦为黔中郡地。汉为武陵郡地。南朝陈天嘉三年(562),朝廷平“蛮”,镇压少数民族,在麻口()屯兵置戍。麻口俗称麻潭,又因戍址位于锦江水北,故名麻阳戍。唐武德三年(620),废戍置县,以麻阳为县名,隶辰州。宋代,改隶沅州,元、明、清因之。民国时期,1936年隶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12月,隶第四行政专员公署;1940年2月,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后,麻阳县隶属沅陵专署。1952年8月改隶芷江专署。12月芷江专署改称黔阳专署,麻阳隶黔阳专署。1981年6月隶怀化行政公署,1988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麻阳县,设麻阳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与隶属关系不变。1997年,随地改市而属怀化市,并沿用至今。
人文风俗
盘瓠文化
盘瓠,是南方苗、瑶、畲、仡佬族信奉的先祖,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图腾。帝喾时期到如今,有4000多年历史。 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南蛮列传》记载盘瓠(龙犬)助高辛氏平犬戎之患,与高辛女入险绝蛮荒之地,从黄河迁徒至沅水,生六男六女。辛女在泸溪,盘瓠在麻阳,每天早分晚聚。如今,麻阳锦江沿岸共有盘瓠庙18处。保存最完整的是高村乡漫水村“龙王庙”(盘瓠庙)。此庙,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砖木结构,呈宫殿式,占地100多平方米,依村傍水,四周古木葱茏,环境幽静。盘瓠浮雕图腾,栩栩如生。庙内正殿设有石砌供案,上立三块石碑。正中是“本祭盘瓠大王位”石碑,左右是“新息大王”、“四官大王”石碑。供案两边,是一对栩栩如生的龙头。大门上方,有扇形浮雕图案,围刻蝙蝠,中间立着一只龙犬。庙的两侧建有长廊,停放着两只龙舟。相传,盘瓠大王是乘舟过洞庭,经沅江,溯辰河到达麻阳的。
1998年怀化市委宣传部将“盘瓠文化”作为“五溪文化建设工程”,把所在的漫水村辟为盘瓠民俗文化综合度假村。 1999年被市政府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湖南省苗学会确定为盘瓠文化研究基地。
2006年6月“麻阳盘瓠祭”入选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麻阳盘瓠节”作为湖南推荐项目申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人物
麻阳出奇人。张秋潭的灵异,满朝荐的怪异,滕代远的神异,都是历史的注脚。
滕代远(1904~1974),乳名龙兆,化名唐大元、李光,男,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玳瑁村人。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队创始人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缔造者之一、新中国铁路事业奠基人。历任湘赣边界特委常委,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兼红三军团总政委,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校长、书记、政委,八路军前方总
湖南长寿之乡(麻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