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er的论坛上闲逛,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本科非名校的学生,对ccer录取名单里大都是名校的学生感到郁闷,er会有学校背景歧视。存在这种担心的人会有一些吧,因为那种逻辑还是显得比较有说服力的。可是,那些同学有没有想过,考ccer本身就是一场应试,主要因素还是应试能力,应试能力强的人会考取名校,当然,er到底存不存在歧视行为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两个东西先行后续的出现不一定代表他们有因果关系,统计的正相关也一定不代表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影响因素,很可能是他们共同被一个因素影响。
我知道,对于我的论述会有多种反诘,最常用的还是那种吧:er么?如果不一定的话,那么,还是名校因素在里面吧。
至于斯,我又想起了那个挺有意思的例子。从前有两个小孩,一个很用功年年考第一,另一个不用功,总是考最后一名。后来,用功的孩子上了大学,不用功的孩子早早地工作了。再后来,用功的孩子大学毕业,四处骑着自行车找工作,然后,找到了一份工作,是给不用功的孩子当员工,因为人家已经当老板了。于是,就有些人跳出来说,你看看,读个大学有什么用!还不是要怎么怎么样!挺有趣的逻辑哈。
人能力有限,思考的东西总是很窄,每次只能搞定一个小片断。当我们思考教育和成功的关系时,我们其实是把影响成功的因素分开,分为教育因素和其它因素,而且会把教育因素放在很突出的位置,这也就造成了某些人会忘记自己的假设前提:其它因素。当其它因素不变的时候,教育因素和成功才会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然而,有些人偷偷的把其它因素改了,然后举出一个反例说,教育和成功非正相关。大家讨论的前提都不一样,当然会有很大的分歧。我想,各大论坛上的争吵这个因素也算一份吧。
做过一些经济学那个题目吧:投资和利率负相关对不对?(对)那么,为什么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利率上升了,投资却增加了?道理是一样的。
人总是会用二分法来思考,这种方法深入了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但也会让人被这种方法的弊端所束缚,变得过于片面。
另外,er是否存在考生歧视这个问题那么关注,还有一个原因:惧怕风险。其实,做每件事情都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风险,然而每个人都讨厌风险。那么,我们该怎么做?事事求稳?求确定?不是,风险是有价值的,我们要平心面对,适当的时候吃进风险,选择收益可以抵偿风险的项目(只要风险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这里我举几个有意思的例子吧。大家都会去骂一些企业家,说他们不劳动,却比工人拿得多,简直是寄生虫。当然,有些企业家是有些肮脏勾当的,然而,在某个范围内,他们比工人拿得多是正常的: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企业家才能,而且,很重要的是他们是剩余财富索取者,他们要承担风险,所以,他们要拿得更多。我再举个应用的例子吧,某次班级活动要发奖品,你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参与,奖品的数目
最近的一些想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