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调查报告
汕头市环境调查报告陈恩颖033211010一、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汕头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东经116°14′40″至117°19′35″,北纬23°02′33″至23°38′50″,地球北回归线与中国海岸线的交汇处。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沿海岛屿40个,海岸线长289.1公里,原辖汕头市区、潮阳市、澄海市及南澳县;现辖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龙湖区和南澳县,其中最大的岛屿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日照2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每年3月,是省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干湿明显,4-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年平均气温21oC-22oC,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最冷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二、大气环境总的来说,汕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为全国5个空气达优城市之一,空气质量日报污染指数(API)范围17~91,保持在Ⅰ级和Ⅱ级之间,全年达到Ⅰ级标准的天数为一年的1/3,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和广东省参考评价值。中心城区酸雨出现频率低于7%。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和南澳县城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和广东省参考评价值。潮阳区和澄海区酸雨频率分别为21.6%和20.0%,南澳县城区基本无酸雨。废气排放方面,年均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00亿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硫
排放总量2.5万吨,工业烟尘排放总量4100吨,粉尘排放总量6.5吨。工业废气污染的主要行业为电力行业。全市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0%,烟尘排放量总排放量的85%。华能汕头电厂是汕头市最大的大气污染源,其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万吨,占全市总量的38%;烟尘排放量为1500吨,占全市总量的33%。市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截止20**年6月份,市区共有汽车5.4万辆、摩托车22.4万辆,机动车排气超标率达29.1%,其中二冲程摩托车、公共营运车、微型货车等部分车型超标率较高,机动车排气污染已给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空气质量的主要控制对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各类废气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继续实施《汕头市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质量,全面限制使用高硫煤(油),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加强烟尘控制区日常监控,截至20**年底,全市共建烟控区8个,总面积为359.88平方公里,全市烟控区覆盖率达100%。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促进超标机动车污染整治,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增加公交线路和公车班次,积极倡导城市绿色公交。
三、水体环境汕头市境内独立流入南海的河流有韩江、榕江、练江、濠江等。其中韩江和榕江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Ⅱ类、Ⅲ类水质。韩江部分河段水质类别为Ⅳ类,
汕头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