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讲堂心得体会
课程名称:法律讲堂2班级:喝酒092班学号:00姓名:海之灵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康熙朝《南山集》案②:雍正朝投书谋反案③:晚清科场第一案④:晚清刺杀第一案⑤: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不少于1500字)
(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答:晚清科举第一案又称戊午舞弊案,故事具体发生在咸丰八年,也就是公元1858年。按照传统,这一年柏葰作为主考官来主持,他的官已经很高了,刚好是那年的八月,按照传统的科举制度,八月份举行的应该是乡试,就相当与省级的大考考一样,考中了的就叫举人。八月初六这一天朝廷大员们聚集在北京的午门外等着咸丰皇帝的任命,圣旨下来后被任命的是柏葰主考官,他当时63岁,他以前叫松俊,是蒙古人,案发后才在俊字上加的草字头,按照古代历法,是被处过极刑的人犯,会被官方把名字改动一下。柏葰当时是一品大官,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可见他的地位不一般,还有两个副考官,一个叫朱凤标,官职尚书,另一个叫程庭贵,他是当时中央的最高监察机构,督察院左副都御使,还兼带户部侍郎,为了避免以后有人托关系和走后门,被安排住进了贡院。是专门用来举行乡试会试的大院落,贡院的大门上写着两个金字,就是我们所说的龙门。张榜之日,参加科举的士子争相观榜。他们发现,名单中有一个叫平龄的满洲人中了举人的第七名。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平龄是个戏子怎么可以中举。按照传统科举制度,一
旦科举得中,中举之人都要被褒封三代,即追溯举人之上三代,给他们颁发一定的荣誉。这个制度又衍生出一个配套的制度,也就是在三代之内,不可以有所谓的贱籍,否则有辱国家的名器。正当众士子议论纷纷之时,一位叫孟传金的御史给咸丰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御史是言官,有责任把官场和社会上对国家体制的种种非议有针对性地向皇帝汇报。科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人们又有如此多的议论,孟御史就尽言官之责,上奏说新任举人平龄身份有嫌疑,已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引得物议沸腾。而且经过他本人的一些了解,平龄的朱墨卷不符。在阅卷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朱卷墨卷。平龄之所以受到指责,就是有人说他的墨卷和朱卷文字不符,人们怀疑朱墨
法律讲堂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