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通识教育选修示范课程 海洋文明与航海文化
主讲:杨权斌
上海海事大学编审
上海郑和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航海博物馆专家
电话:**********
E-mail: ******@.
杨权斌
教师感言
谨以本课程献给
投身海洋强国与航海强国事业的
国际航运英才
第一章海洋文明发展与航海文化演进
第二章海洋权益维护与航海强国战略
第三章海洋环境保护与航运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航海进步与海路文化交流
第五章国际航运与港口城市文化发展
第六章航运活动中的民族宗教信仰与民俗
第七章海洋海事文学艺术创作与传播
第八章国际航运企业跨文化管理
课程内容
第六章
一、国际航运人际交往的民族性
二、航运信仰、民俗的多元性
三、民族宗教与传统价值观对航运活动的影响
学生互动专题:
妈祖文化及其国际传播
航运活动中的
民族宗教信仰与民俗
一、国际航运人际交往的民族性
、路线与空间
、路线与空间
(1)国际航运交往主体—航运人
■置身于一定社会群体、社区和集团中
■所在国家、民族、企业文化的创造者
■所在国家、民族、企业文化的承载者
(2)国际航运人文化交往路线
接受-承载-扬弃-互动-
变革-融合-发展-拓展
(3)国际航运人文化交往空间
民族文化
企业文化
世界文化
、路线与空间
(1)保守性
■民族文化数千年遗传
■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相当稳定的相对凝固
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活习惯
礼仪习俗、语言文字
例: 16世纪初,欧洲人从海上向外扩张, 对美洲、澳洲、非洲有技术优势,在文化上却毫无优势可言
(2)排它性
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排它性
■异质文化排斥力大
例:基督教文化传入中国却难于传播
●基督教-“原罪”之说
●儒家经典-善说
■同质文化排斥力较小,并较快吸收与融合
例:印度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
●都主张行善、积德
●都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航运活动中的民族宗教信仰与民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