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专题十 三农问题.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专题十三农问题学案
专题概要
提出:“三农”作为一个概念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
概念:三农指农民、农村和农业。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
课标要求(明白考点,有的放矢)
1、掌握史实,夯实基础:了解和熟悉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史实,以扎实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2、比较分析,提高能力,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全面归纳中外史上的三农举措。
3、关注时政,瞄准目标:理解当今关注民生的重大举措,掌握这些举措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现实意义。
热点材料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这样。”
——-江泽民
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 2003年1月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04~2012年,连续9年,九个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
20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005年: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011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2012年: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稳产高产。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重农措施
1、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2、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岷江修筑都江堰
3、西汉: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戒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
三国:曹魏,重视兴修水利;魏建国后,统治者继续重视农业和兴修水利。
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她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农业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代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两种工具。
两宋: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明朝: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采用“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

专题十 三农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wenfei1314
  • 文件大小386 KB
  • 时间2018-06-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