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优秀
《文献检索和和阅读》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吴旗油田吴93井区长6油层组
流动单元研究
姓名:※※※
班级:研061
授课教师:于澄洁
完成日期:2007年12月14日
目录
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
二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8
三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6
四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22
五国家科技图书文献………………………………26
六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会议论文…………………29
七美国工程索引……………………………………38
八美国专利全文数据库……………………………48
九欧洲专利全文数据库……………………………50
十 Springer全文电子期刊…………………………52
十一 OCLC FirstSearch联机检索系统…………59
十二外文期刊整合服务系统………………………65
十三 ScienceDirect全文数据库……………………66
十四文献综述………………………………………70
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灰色系统储层流动单元综合评价方法
【英文篇名】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reservoir flow unit with grey system
【作者中文名】 宋子齐; 杨立雷; 王宏; 李燕; 孙丽娜;
【作者英文名】 SONG Zi-qi; YANG Li-lei; WANG Hong; LI Yan; SUN Li-na(Xi'an Petroleum University; Xi'an 710065; China);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文献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03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流动单元; 综合评价; 分类特征; 分析方法; 实际应用;
【英文关键词】 grey system; flow uni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lassification feature; analysis method; practical application.;
【摘要】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流动层带复杂的特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测井、钻井取心及有关地质资料,匹配、拟合和提取参数,统计分析特征值及其综合评价储层流动单元的方法。通过该区长3、长4+5特低渗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和流动层带指标分析,综合考虑储层微观孔隙几何特征、沉积、成岩特征、岩性、物性及地层参数分布特征等10个参数,在其聚类分析基础上,确定了Ⅰ、Ⅱ、Ⅲ、Ⅳ类流动单元及其评价划分准则。利用矩阵分析、标准化、标准指标绝对差的极值加权组合放大及综合归一,实现了灰色系统理论集成和综合储层的多种信息,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该区特低渗透储层性质、特征和差异,指出了该Ⅰ、Ⅱ类好的流动单元分布发育的规模和范围虽然较小,但它们的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明显较好,它们的区域和层位,是该区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预测评价的主要方向。
【英文摘要】 Aiming at the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ervoir accumulation behavior and percolation structure,as well as plex flow zones in ex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the middle of Shanbei Slope,gray system method is used for the study of logging,drilling core and relevant geology information,matching and extracting parameters,along wit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 value 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flow the index analysis of flow unit types and flow zones in extra-low ...
【DOI】 CNKI:ISSN:1000--03-017
2.
致密砂岩气
文献检索报告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