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迟暮索尼:谁毁了索尼.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迟暮索尼:谁毁了索尼
索尼创建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之中,创始人井深大在东京一家百货公司的仓库成立了“东京通信研究所”,在邀请到另一位元老级人物盛田昭夫担任高级总经理和代表董事之后,于1946年正式成立了索尼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下称“东通工”)。在此后近半个世纪时间里,索尼通过推出一个又一个革命性的电子产品,确立了“技术的索尼”品牌形象。
然而,这家曾经创造过日本品牌神话的企业,却在本世纪初开始了衰退,如今已俨然一位迟暮的老人——2011财年(截至2012年3月31日)预计亏损5200亿日元(约合64亿美元),64亿美元的亏损额不但创下了索尼的亏损新纪录,同时也将索尼的亏损纪录延至第四个财年。而按照索尼的计划,到今年年底将有1万名员工被裁。
今年4月1日新出任社长兼CEO的平井一夫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索尼的忧虑:“作为CEO,我明白事态严重性。我认为现在是索尼做出改变仅有的机会了。”
索尼神话
索尼最早的两位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是一个几近完美的组合,井深大是位不知疲倦的技术“狂人”,擅长技术研究和开发,盛田昭夫则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专长,两人共同确定了以革新的技术产品为主导的经营方式。而这样的理念与其他企业满足人们当下需求的想法大相径庭。
不过,在创立之初,过高的研发投入曾影响到东通工的生存,直到1955年东通工研制成功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
这是一次大冒险,1955年日本的收音机普及率已经达到74%,有人认为东通工这时才开始研制收音机已为时过晚。但井深大和盛田昭夫敏锐地发现,74%的普及率是以户为单位,如果以人为单位,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当时在日本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是能当家具一样摆放的真空管收音机,而井深大主导研发的这种使用最新晶体管技术的收音机小巧玲珑、携带方便、选台自由、不需要电源线,诸多特点恰好符合以个人为单位的产品需求。很快,这种“小宝贝”就被日本人所接受,在日本迅速普及,并成功出口到美国。
晶体管收音机只是索尼以新制胜经营方式中获益的开端,真正让索尼名声大噪的是其1968年开发出的“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即著名的特丽珑彩色显像管。
当时,已经更名为“Sony”的东通工在黑白电视机领域小有成就,但在开始膨胀的彩色电视市场竞争中却因起步较晚而处于劣势,由于不愿当模仿者,再加上此前数年的研发投入仍然没能开发出新式的、更好的产品,索尼在高额的研发成本下几乎破产。
严峻形势下索尼高层依旧决定从技术角度寻求突破,作为一名已经拥有8000名员工公司的总经理,井深大亲自挂帅,和研究小组的技术

迟暮索尼:谁毁了索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0486494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