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三星口九年一贯制学校
作者:王琪
有理数乘法
教法
教材
学法
说课内容
说
资源
教学
过程
一. 教学目标
本课时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的基础,还是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类比和化归”这些重要数学思想,应用“不完全归纳法”,发展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让学生领会类比、数学建模,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志,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教学目标
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三. 教学方法手段
教法、学法:
按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练习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
归纳结论
知识运用
加深理解
回顾反思
感悟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思维
布置作业
延伸知识
水库水位的变化
甲水库
第一天
乙水库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cm ,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 3cm ,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4 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多少?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的下降。那么,4 天后,
甲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
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
3+3+3+3 = 3×4 = 12 (cm) ;
(−3)+(−3)+(−3)+(−3) = (−3)×4 = −12 (cm) ;
水库水位的变化
(−3)×4 = −12
(−3)×3 = ,
(−3)×2 = ,
(−3)×1 = ,
(−3)×0 = ,
−9
−6
−3
0
(−3)×(−1) = ,
(−3)×(−2) = ,
(−3)×(−3) = ,
(−3)×(−4) = ,
第二个因数减少 1 时,积怎么变化?
3
6
9
12
当第二个因数从 0 减少为−1时,
积从增大为;
积增大 3 。
0
3
猜一猜
?
探究
(−3)×4 = −12
(−3)×3 = ,
(−3)×2 = ,
(−3)×1 = ,
(−3)×0 = ,
−9
−6
−3
0
(−3)×(−1) = ,
(−3)×(−2) = ,
(−3)×(−3) = ,
(−3)×(−4) = ,
3
6
9
12
由上述所列各式, 你能看出两有理数相乘与它们的积之间的规律吗?
归纳
负数乘正数得负,
绝对值相乘;
负数乘 0 得 0 ;
负数乘负数得负,
绝对值相乘;
试用简单练的语言叙述上面得出的结论。
《有理数的乘法》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