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实务(pany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丁少群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博导)
Email:sqding0980@
个人简介
1986年读本科,学习农村金融与保险。
1990年读硕士研究生,主研农业保险
1993年毕业留校,从事保险学教学科研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金融系任教,从事金融保险教学
从个人经历看对中国保险发展的简要认识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学习的方式:
三个建筑工人的故事
教学的方式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保险实务专家讲座
研究生讨论交流
考核要求
Peter F. Drucker(德鲁克):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管理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LOMA培训教材:pany Operations ,2003
Harold D. Skipper :国际风险与保险——环境-管理分析(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魏巧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国寿险管理师培训教材:《寿险公司经营与管理》,2006
万峰:寿险公司战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资料
5
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
要掌握管理思想的精髓,必需从对管理的定义入手。身为一名管理者,首先要弄明白管理是什么?管理为什么?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在这个定义中,德鲁克使用了一个关键词:使命。什么是使命呢?使命就是组织存在的原因。关于使命的假设规定了组织把什么结果看作是有意义的,指明了该组织认为它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种贡献。
6
做企业的三个境界
德鲁克曾以“三个石匠的比喻”来说明做企业的三个境界:
第一个石匠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好饭碗”;
第二个石匠说“我做的是一流的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建一座大教堂”。
正如德鲁克说的,第三个石匠才代表做企业最高境界。
7
石匠寓言与中国企业发展境界
中国目前的“成功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仍属于第一种境界,有少数企业进入到第二种,具备第三种境界的企业凤毛麟角,几近于无。而中国要想获得强大的国家竞争力,就必须拥有一批不仅进入财富 500强,而且真正堪称“伟大公司”的企业。
中国企业要想在下一个20年从表面的胜利走向实质的成功,就必须从第一种境界进入到第二种境界,进而达到第三种境界。“伟大”是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状态,一种认为自己“永远不够伟大”的心态下对于“伟大”的持续追求。
第一讲:中国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市场环境分析
第二讲:保险企业的使命与目标管理
第三讲:保险公司的组织
第四讲:保险企业的公司治理
第五讲: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激励机制——利润分享计划与股票期权制度
第六讲:保险公司的业务管理
第七讲:保险招投标管理
主要内容
6、我国产寿险核保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7、我国产寿险理赔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8、我国保险企业再保险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9、我国保险企业的客户服务现状、问题与建议
10、我国保险保险企业投资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保险公司经营环境分析讲解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