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主要内容:向初学者提供学习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前提和方法论。财政的概念、财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财政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Public Finance”——“公共财务”——(日本)财政——“公共财政”(相对于原计划财政的一种新的财政分配模式,并不是对Public Finance的再次的简单的直译)。
财政是国家为主导的重要经济行为,各类社会行为(基建、技改、社会事业、国家机器…)、每个社会成员都于财政直接或间接地发生联系。不仅公共事务,而且私人事务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需要财政的介入(如失业、贫困,通涨)。积极财政政策的例子。
总之,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些财政学相关知识。(特别是大学生和国家各级管理人员。)
一、财政的概念
通过现象发现本质,为认识财政的本质,我们现来了解一些典型和比较著名的财政现象。
(一)税收:最古老、最著名,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不可避免两件事:死亡和纳税。
(二)国家预算:定义。
(三)财政赤字:定义。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时期。
弥补赤字有两种手段:
(四)国家债务:规模、品种、功能。“金边债券”(理由有二:一是债信好,二是不收税。)
(五)财政透支:1996年以后不得透支。
(六)财政补贴:定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出口补贴、财政贴息、贫困补助。
(七)财政投资。传统体制——市场经济。
还有很多财政现象。
它们的共有特征:
(1)主体:国家
(2)客体:社会总产品价值。
(3)根据:国家权利: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
(4)目的:满足公共需要。
(5)作用领域:分配过程。
财政的定义: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自己的特有权利,对社会产品的价值进行分配、再分配所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简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财政是历史范畴和经济范畴的统一。(作为历史范畴,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财政学对财政产生的不同看法。)
二、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一)财政的产生
直接条件是国家的产生,根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
(二)财政的发展
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财政在资本主义社会,理论体系、制度构架都得到长足发展。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了。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守夜人。1937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构建危机经济学——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19世纪70年代,“反凯恩斯”主义——供给理论、货币理论。
三、财政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一)财政学的学科性质
1、宏观经济学科
2、应用经济学科
3、基础理论学科
(二)财政学研究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
2、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相结合
3、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
4、实证分析同规范分析相结合
四、对本书理论体系的一点解释
(一)本书的总体架构:基础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
(二)论述主题是中国现阶段的财政分配过程
(三)在内容设计上力图做到继承和发展的
本章属财政学基本理论知识。本章主要提供关于市场经济的运行原理、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国家财政如何通过发挥自身职能来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我国如何实现由传统的计划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等方面的知识。明了财政运行的经济基础和制度环境,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章市场经济与财政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市场经济是财政的运行基础和基本环境。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原理及市场缺陷
一、市场经济的运行原理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调节经济运行主导力量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是能够将人们的个体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最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原动力源泉最大限度凝合的制度安排。
市场经济是使各种利益形成的合力最大化的最佳动力机制。
可支配收入
消
费
者
商品价格
获得所需消费品
二者之间通过市场完成交易
向人们提供商品
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
市场经济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或哲学基础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生产者、消费者)
主观上利己主义、客观上服务社会。(亚当·斯密的名言)
经济人
市场机制
推动市场经济运行的主导力量。定义。(卖鸡蛋的例子:采用新的饲养方法、新的饲料à产量翻番à价格下跌à利润下降à杀鸡à产量下降à价格上升à利润上升)
广义价格机制——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定义。价格形成和价格影响。广义。
价格分配——价格机制的力量源泉。定义。可以解决市场经济的三大问题。
市场机制作用的理想基础是完全竞争市场。五个条件。
条件不具备,结果不理想。
社会
绪 论及第一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