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心得体会
考释甲骨文字“月”摘要:“月”作为最常见也是最开始出现的字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相当丰富的发展。本文从“月”字的形、音、义三方面入手,综合各大家对甲骨文字“月”的考释,考定“月”字本义指“月亮”且字义经历过发展;“月”“夕”二字不同;“月”亦用作祭名。关键字:月夕甲骨文考释正文:“月”作为最常见也是最开始出现的字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相当丰富的发展。而关于甲骨文字“月”的考释,许慎、罗振玉等大家都作了相关的研究,且各自抱有独特的见解。针对各大家的不同观点,笔者特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探究。本文将从“月”字的形、音、义三方面出发,综合各大家的考释,来阐述个人的观点。
一、“月”字本义指“月亮”及其字义经历过发展“月”甲骨文作,象半月形。因月亮缺的时候多,圆的时候少,所以取上阙也。太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鱼厥切。”下弦时的月形。许慎:“(《说文解字卷七》)用“阙”释“月”义是音训。因月、阙的收音都是阿摄入声,二字叠韵,所以属音训。所谓“阙也”,即残缺。这是就月亮的通像来说的,也就是说月亮圆时少,缺时多。“太阴之精”是它的补充说明。由此可见,“月”,象形,本义指“月亮”。另外,“月”的字义也经历过发展。下面试举例说明:
1.月亮。名词。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时的边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许多离家万里的军人在塞外作战,不得回家)。
2.后引申指“月光”。名词。卢纶《塞下曲》诗:月黑雁飞高(没有月光的...夜晚,大雁高飞),单于夜遁逃(匈奴首领趁黑夜遁逃)。现指“月光”或“象月亮形状的”。用作形容词。如:月白风清、月饼等。
3.后来人们把月亮由圆到缺,由缺到圆所经历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称为月,一年有十二个月。名词。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农历四月,..大地的繁花已凋谢),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其中,在罗振玉的考释中有提及“月”之“月份”含义,但他亦认同“月”的本义指“月亮”。他以“岁月”一词为例,认为“岁月”之“月”为月份之意,但此“月”乃借用“日月”之“月”,“月”的本义指月亮,实为合理。见“。以岁字例之。当为岁月之月本字。
甲骨文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