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减灾
摘要:地震是一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尤其是在人口密集,政治、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发达的城市和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加惨重。本文主要介绍地震的灾害及一些基本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地震灾害预报防范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当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塌陷、火山喷发等发出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这种地面运动称为地震。全球每年都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人类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的5级以上的地震约有1000次,而能造成巨大灾害的7级以上的地震约有十几次,。强烈的地震可以在几十秒甚至几秒的短暂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破坏,顷刻之间就可使一座城市变成废墟。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预测地震仍是世界级难题,掌握地震相关知识能力,提高防震意识因此成为应对地震灾害的主要环节。
地震引起各种灾害
地震的直接灾害: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地面剧烈颠簸摇晃,直接破坏各种建筑物的结构,造成倒塌或损坏;也可以破坏建筑物的基础,引起上部结构的破坏、倾倒。建筑物的破坏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形成灾害。这种直接因地面颠簸摇晃造成的灾害称为地震的直接灾害。
地震的次生灾害:地震还会间接引起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疫病蔓延等等,称为地震的次生灾害。例如:地震时电器短路引燃煤气、汽油等会引发火灾;水库大坝、江河堤岸倒塌或震裂会引起水灾;公路、铁路、机场被地震摧毁会造成交通中断;通讯设施、互联网络被地震破坏会造成信息灾难;化工厂管道、贮存设备遭到破坏会形成有毒物质泄漏、蔓延,危及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城市中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厂、水厂、煤气厂和各种管线被破坏会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停气;卫生状况的恶化还能造成疫病流行,等等。
地震造成的其他破坏现象:大地震对自然界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如大地震时出现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河流改道、地表变形,以及喷沙、冒水、大树倾倒等现象。
地震恐慌也会带来损失:破坏性地震的突发性和巨大的摧毁力,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有一些地震本身没有造成直接破坏,但由于人们明显感受觉到了,再加上各种“地震消息”广为流传,以致造成社会动荡而带来损失。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损失会相当严重,甚至不亚于一次真正的破坏性地震。由于缺乏知识,轻信谣言,人们会因恐慌而停工、停产、停课;会到银行大量提款;会因成群外逃“避震”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会引起交通事故、跳楼避险或互相挤踏造成伤亡。像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如果发生地震恐慌,仅停工一天,就会造成几个亿的经济损失。这类因地震恐慌而造成的社会“灾害”,正引起地震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关注。
地震的前兆和预报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发生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可分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通过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能直接感受到的自然界与地震
地震减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