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阳镇2011年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科学发展为引领,以作风建设为抓手,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在产业培植、集镇建设、项目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社会管理及创新等方面用力,积极推进民生工程,持续改善村镇面貌,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巩固和提升了沙南大镇形象。
1、农业方面:发展高效农业,推动土地流转,争创小麦千斤镇,实施玉米高产攻关,推进万亩“吨粮田”建设。
去冬今春,颍淮大地遭遇50年一遇的旱灾,,,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广泛动员发动群众,调动机械,寻找水源,开挖水井,最大限度地减少旱灾对小麦造成的减产。期间全镇共出动宣传车辆50台次,悬挂宣传条幅100余条,购买抗旱机械20套,每天出动抗旱机械近千台,发放化肥195吨,发放抗旱资金4万元,经过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全镇的小麦于2月20日前全部浇灌一遍,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小麦田管,落实一喷三防措施,全镇小麦单产和总产仍维持在去年较高的水平上。积极推进玉米高产攻关,在黄庄、张楼、王烈桥建立三个万亩示范基地,努力在单产上实现新突破。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张楼村寿庄寿天刚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雪里蕻蔬菜、白萝卜,带动农户50多户,采取"雪里蕻+糯玉米+白萝卜"模式,一年三茬,亩均收入在5000左右;集东村康王庄王子彬流转土地100多亩,种植马铃薯,带动农户20多户,采取"马铃薯+糯玉米+白菜(大葱)"模式,亩均收入6000元左右,初步形成大棚马铃薯种植基地,镇政府加大扶植力度,共投入资金10万余元,修铺了轧砖路400米,铺设了排水管道,架了电线,新建桥涵一座;胡集南瓜基地、集东生姜基地、黄庄草莓基地、大薄庄大棚基地面积都在50亩以上,亩均纯收入50
00--20000元,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在土地流转增效上做足了文章。抓好秋收秋种和高效农业的扩张,积极落实3万亩农田深耕任务,建好张楼、王烈桥、胡集、集东四个高产示范基地,推广种植优质小麦2万亩。抓好春、秋季动物防疫,培植养殖大户,关注市场行情,搞好防疫服务,增强抗风险能力,推动猪、牛、羊、鸡、兔五类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一批养殖大户通过调整存量、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不断向标准化养殖小区跟进。
2、工业方面:完善工业区硬件设施,优化服务软环境,动员在外创业能人返乡投资,改变泉阳二产小而弱、三产层次低的现状。
今年我镇抓住泉阳工业区被列入全市六个重点工业小区的政策机遇,整合资金50万元,硬化道路1200米,铺设自来水管道1500米,畅通了工业小区出口,竖立了标志牌,使工业区与集镇融为一体,为返乡能人创业搭建平台;召开了第三届返乡创业座谈会,建立了泉阳在外创业能人档案,加强了沟通交流。今年以来,返乡能人投资项目5个,分别是:允龙板材、天诚服饰、天元服饰、金山服装、宗正服装,其中金山服装入驻工业小区,现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占地20亩,标准化厂房已建好,正在引进设备,年内可投入规模化生产。王付全村返乡能人王允龙投资300万元创办的龙旺板材加工厂,年生产新型装饰板材(防火、防潮、隔热、隔音)200万平方米,现已开工投产,产品供不应求,市场行情走俏;工业区内现已聚集中小企业6家,预计到年底可完成产值8000万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同比增长20%、15%;通过多方努力吸引在外创业能人
王文博先生返乡投资,帮助规划建设泉阳农贸大市场,一期工程占地89亩,总投资5000万元,是我市2011年重点招商项目之一,通过近十个月的建设,现1--15号楼主体已竣工,,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商铺预售业绩良好,人气、商机正在培养中,年内可全部竣工投入运营,将使泉阳商贸物流业有一个较大提升;随着工业区建设推进和商贸业持续繁荣,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预计全年可完成财政收入600万元,已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全年任务,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国、地税收280万元,耕地占用税、契税收入102万元,非税收入(社会抚养费等)185万元,消化债务30余万元,财政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同时农民收入也出现了大幅度曾长,工资性收入(在外打工和在家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劳动力成为紧缺源,预计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5800元,较去年增长10%。
3、村镇建设: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建房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
扎实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出动宣传车20余台次,召开广播会40余次,抛洒生石灰20吨,清理垃圾48吨,改水改厕500余户,新建沼气池90口。投入资金5万余元,新建垃圾池20个,硬化垃圾中转站道路100米。加强街道管理,做好日常保洁,启动垃圾中转站,实现集镇垃圾入城无害化处理,集镇环卫做到了全覆盖常
泉阳镇2011年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