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标准成本制度
第十五章结构框图
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
的基本内容
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差异
的计算
标准成本差异的性质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
标准成本计算的
程序和实例
标准成本制度下
成本计算的程序
标准成本制度下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标准成本制度成本计算举例
标准成本制度的形成
标准成本制度
的特点和作用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步骤和条件
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第一节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形成
二、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三、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步骤和条件
第一节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形成
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是根据标准成本来计算成本、能将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是企业根据产品的各项标准消耗量(如材料、工时等)及标准费用率事先计算出来的产品的标准成本。
利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的差异,可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费用的支出,逐渐达到标准成本的水平,从而可以不断降低产品的实际成本。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形成
标准成本制度的形成
标准成本制度是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以及管理科学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并完善起来的。
1904年泰罗理论的继承者美国效率工程师哈尔顿·爱默森(HEmeson)首先在美国铁道公司应用标准成本法。1909年,他在《作为经营和工资基础的效率》进行了更为详尽的研究
1911年美国会计师卡特·哈里逊(C·Charter Harrison)第一次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标准成本制度。
1930年,哈里逊把他对于标准成本计算所作的研究写成了《标准成本》一书,这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标准成本制度的专著。他在书中阐述了关于标准成本制度的几个方面内容。
E·A·坎曼于1932年发表了题为《基本标准成本、制造业的控制会计》的文章,丰富了标准成本理论。
第一节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作用
特点
(1)标准成本可以起着事前成本控制的作用。
由于制定的标准成本一般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这样,可以调动广大职工积极工作,使各自负责的成本达到标准标准的要求。因此,成本可以作为企业职工工作努力的目标,衡量实际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
(2)标准成本可以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
标准成本制度的重要在于进行成本的事中控制,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可以及时检查差异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不断地减少不利差异,对有利差异不断加以巩固,从而有效地对成本进行控制。
(3)标准成本可以实现事后的成本控制。
对于成本实际执行的结果,应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产生的各种差异,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各种因素。对于各种因素要分析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下一阶段的成本核算工作中使成本不断降低,实现成本的事后控制。
作用
(1)有利于加强职工的成本意识。
由于在标准成本会计制度下,要对各项标准成本指标进行分解,下达到各个部门及每个员工,作为各部门和人员工作的目标。这样,形成人人关心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增强成本意识,通过自己的工作,努力达到标准成本的目标。
(2)有利于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环节。通过事前的成本控制,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成本,对各种资源消耗和各项费用开支规定数量界线,可以事前限制各种消耗和费用的发生;通过事中的成本控制,及时揭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是节约或超支,采取措施对成本核算工作加以改进,纠正不利差异,从而达到即定的成本控制目标;通过事后的成本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异,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作用
(3)有利于价格决策。
标准成本能提供及时、一致的成本信息,消除经营管理工作中由于低效率或浪费以及偶然因素对成本的影响,避免由于实际成本波动而造成价格波动的后果。以标准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并能满足竞争时市场对定价的要求。
(4)有利于简化会计核算工作。
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均按标准成本计价,这样可以减少成本核算的工作量,简化日常会计核算工作。
(5)有利于正确评价业绩。
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以标准成本作为评估业绩的尺度,由于标准成本通常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制造产品应有的成本额。因此,以本期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就能正确评价企业的工作质量。
第一节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步骤和条件
步骤
条件
15 标准成本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