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2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 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文主要介绍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第二十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中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的归纳笔记,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了解2012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重点!
二、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数据的分组
分组的方法
分类方法
定义
适用范围
单变量值分组
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
通常只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的情况
组距分组
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
采用组距分组的步骤
步骤
说明
第一步,确定分组组数
确定分组组数的要求是:(1)划分的组数,既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2)组数的确定,要尽量保证组间资料的差异性与组内资料的同质性;(3)采用的分组办法,要能够充分显示客观现象本身存在的状态。
关于统计分组组数问题,斯特基给出的计算公式为:(了解即可)
第二步,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
第三步,求极差
将最大的观察值与最小的观察值相减便得到极差
第四步,确定各组组距
在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的确定办法为:最好把组距取成接近于能被5除尽的一个数。
掌握:组距与组数成反比关系,组数越多,组距越小,组数越少,组距越大。
组距是每组观察值的最大差,即每组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差。
组距=某组的上限值-该组的下限值
第五步,确定组限
组限是组与组之间的界限。组限有上限与下限之分;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组距;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
确定组限时应注意:(1)第一组的下限值应比最小的观察值小一点,最后一组的上限值应比最大的观察值大一点;(2)特别需要或不得已的情况除外,最好不要使用开口组;(3)组限应取得美观些,按数字偏好,组限值应能被5除尽,且一般要用整数表示。
第六步,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
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观察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
第七步,制作频数分布表

【例题1·单选题】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 )。




『正确答案』A
【例题2·单选题】(2006年、2008年)在对数据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




『正确答案』B
【例题3·单选题】(2007年)对一组数据进行分组,各组的组限依次是“10~20”、“20~30”、“30~40”、“40~50”、“50~60”、“60~70”。在以上这组数据中,50这一数值( )。
,不需要分在某一组中
“50~60”一组中
“40~50”一组中
“40~50”或“50~60”任意一组中都可以
『正确答案』B
(二)数值型数据的图示——直方图、折线图

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在直方图中,我们实际上用矩形的面积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
(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

2012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 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zh1871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9-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