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基础知识
概述
IP地址与域名
接入
基本服务
概述 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随着冷战状态升温,为了应付核战争的需要,保证计算机网络在遭到突然攻击时维持正常工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投巨资对各个计算中心之间的通信方法进行研究,并在60年代末,将洛杉矶分校、圣芭芭拉分校、斯坦福研究所和犹他州立大学的四台大型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性计算机通信网络,。 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技术,使用报文处理机实现网络互连,最基本的服务是资源共享。的用户不仅可以交换信息,并且能够进行异地电子会议。
从1980年开始全面推广TCP/IP协议,TCP/IP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基本协议(IP, Protocol),所有连接在网络上的基于TCP/IP协议的计算机就能通过网络传送任何以数字方式存在的文件或命令。 被分为军用和民用两部分,其中民用部分在1986年建立,连接范围包括美国所在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采用层次结构,的主干网,它以全美国的13个结点为主干结点,再由各主干结点向下连接地区性网络,再到各大学校园的局域网。
同时,相兼容的网络,连接,。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1991年美国率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在1993年宣布正式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此时,开始逐渐为人们所熟悉,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服务的增加,人们开始利用其功能进行各种业务,逐步走向商业化和大众化。例如,开始由以科研教育服务为主向商业性计算机网络转变;一批以搜索引擎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公司诞生,用户可以在网络上检索到丰富的信息资源;公司开始在网上创办自己的商业网点,上,展开多种形式的网上服务。
综上所述,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军用实验阶段(1969年~1984年); (2) 学术应用阶段(1984年~1992年); (3) 商业应用阶段(1992年至今)。
在中国的发展 从技术使用上看,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7年~1993年,的电子邮件转发系统的连接。 1987年9月,电子邮件结点,,的电子邮件系统,向全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联系在一起。
1990年11月28日,,域名服务器。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域名,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标识,电子邮件系统。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4年开始,的TCP/IP连接,全功能服务,全国范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相继建立,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的专线连接,主服务器设置,大家庭中的一员。特别是1995年网络接入和服务向社会开放,进行四大骨干网的建设并投入运营,的高速发展。
() 由中国科学院主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共同完成。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光纤互连网络,、。该工程于1990年4月开始建设,1993年投入运行,的64 kb/s专线连接,主域名服务器的设置,的TCP/IP连接,全功能服务。 目前,由北京、广州、上海、昆明、新疆等十三家地区分中心组成国内骨干网,拥有多条国际出口,并与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国内主要互联网运行商分别通过光纤高速互连,中国科技网已成为推动中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 是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建立的,旨在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连接起来,从而改善国内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促进高校之间信息和技术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工程于1994年启动,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北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共10所大学承担建设。
完全遵守TCP/IP开放网络协议标准,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服务、文件访问和共享服务、电子公告牌服务、电子图书馆查询服务、网络新闻服务和。 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术性计算机网络,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建立学台,支撑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招生、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许多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连网单位1500多个,用户多达1800多万。
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