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将要参观的是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我是大家本次行程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李,希望我的讲解能为大家带来一次难忘的行程。
红安,原名黄安,在这里诞生了两位共和;走出了两百多位将军;也曾有十四万英雄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它呀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苏革命根据地的摇篮,是革命的母亲。今天就让我们来到坐落在红安县城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辈们为国为民,前扑后继的英勇事迹。
烈士陵园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牌坊、纪念碑、烈士墓、烈士纪念馆、骨灰堂和园林等组成。园内建筑古仆典雅,绿色琉璃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这里还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教育基地”,湖北省内有近百家单位在此挂牌,可谓是英名远播啊。
来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首先我们将看到的是极具汉民族建筑特色的牌坊式大门,它高约11米,宽17米,坐北朝南,气势宏伟。而在绿瓦红檐的高大牌坊之后呢,啊不妨让我们的思绪飞回
到那个革命的年代,即便战火纷飞、硝烟弥漫,黑暗笼罩了前方,然而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就如那矗立在眼前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一样鲜明。抬头仰望,让我们静静的瞻仰这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的题词;碑座正面塑有五星碑徽,台座正中为汉白玉雕成的花环,左右分嵌有浮雕,再现了黄麻起义和苏区军民坚持武装斗争、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历史场景,碑座前刻有中共湖北省委和省政府撰写的碑文。大家再站在前方看,纪念碑前两旁的雕像群形象逼真,气势磅礴。左边是一位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着黄麻起义。右边是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根据地军民坚持武装斗争。生动再现了“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军民一心坚持武装斗争的历史场景,不知道看到这一幕,大家有没有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的感慨?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位于烈士陵园中心位置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它面向广场,背靠将军墓区,采用对称结构,稳重有力。中部为序厅,后部为弧形景观厅,两边分别设有展厅。从远处看历史纪念馆就像是一座古堡,经过战争的洗礼
,充满着革命激情;建筑风格既有中国古代园林的神韵,又有现代建筑的特点,是陵园内体量最大的标志性建筑。纪念馆内部以序厅大型雕塑《大别雄风》开篇,以尾厅大型组合照片《将军摇篮》结束,两侧以《黄麻惊雷》、《皖西烈焰》等六个单元分别展开,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从黄麻起义时期开始的红色岁月。
都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序厅的大型浮雕刻出了雄伟的大别山,而大别山下儿女也是英勇忠义。王树声,全家三代人参加革命,先后17人牺牲,而他自己是兄弟姐妹中唯一幸存者;吴焕先,全家参加革命,父兄先后被杀,而他本人身经百战,多次负伤;可即便如此,他们二人始终坚信革命的正义,并为之奋斗。还有李先念的老母亲,辗转奔波,好不容易见到儿子,将积攒多年的两枚银元交给儿子后,又亲手将他送去了前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英雄的山—英雄的人民—英雄的业绩—英雄的精神”,才让红安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将军摇篮!身处馆内,那种乱世英雄的豪情,有没有另您震撼并为之神往呢?
如果说历史纪念馆是大时代,大背
红安烈士陵园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