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1幽州,又称燕州,中国历史古地名,今天北京、天津与朝阳市一带,包括河北省东北部和辽宁省西部的一些地域。其南面是冀州(河北省南部),西面是并州(山西省东部、北部),北面和东面则是长城以外,如辽东、平州和营州。幽州的中心是蓟城(今北京中部和北部,或蓟县)。上古称为“蓟”,蓟国的国都;春秋中期,燕国灭蓟国,迁都于此,改名为“燕京”。汉朝至西晋期间设有幽州刺史部,以春秋战国的燕国国都蓟县(今北京市范围)为中心。十六国、隋朝、唐朝,幽州的名称、治所、范围时有变化(隋炀帝时叫涿郡、唐天宝年间叫范阳郡),但位置基本不变。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后晋的建立者沙陀人石敬瑭为了打败后唐,投降契丹人,把幽云十六州让给契丹。后来宋太宗赵光义率军北伐时,它的名字仍叫“幽州”。赵光义北伐失败后,辽国于会同元年起在幽州建立了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后又改号燕京。幽州这一名称不再被使用。此后朝代更替,它陆续又叫过“中都大兴府”(金府”(明初)、“北京顺天府”(明朝、清朝)、“京兆地方”(民市”(民国)、“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
2涿郡,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汉高祖置,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州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房山区以南,河北省易县、清苑以东,安平、河间以北,霸州、任丘以西地区。三国魏黄初中改名范阳郡。隋大业初又改幽州置,治蓟县(即今北京城西南隅)。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及河北省霸州市和天津市海河以北,蓟运河以西,赤城、涿鹿等县以东地区。隋炀帝时开永济渠,南达于河,北通至此。唐武德初复名幽州。
3河东解良人关羽(今山西运城人)
4青州,是中国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其范围远远超出今天的青州市。不过晋朝后,青州范围大大缩小,治所也迁移到今天的青州市境内,故而逐渐成为该地区的名称。《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因地处海(东海)岱(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5广宗县位于河北省南部的邢台市东部,地势平坦。东临威县,南接邱县,西连平乡、巨鹿两县,北临南宫市。
6颍川,郡名,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7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
8谯郡,即今安徽亳州市。
9南阳市简称“宛”,是中国河南省西南部的一座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中国最东端的大型盆地南阳盆地之中,头枕伏牛,足蹬江汉,东依桐柏,西扼秦岭,历史上,南阳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1][2],她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扣马谏王”地,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之地,著名的秦楚“丹阳之战”、“三顾茅庐”的故事便发生在这里,南阳孕育出了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谋圣姜子牙[3]等历史名人,战国时期,南阳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东汉时期曾作为陪都,乃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在东汉时期又有“南都”、“帝乡”之称。
10汝南,古属豫州,豫洲为九洲之中,汝南又居豫洲之中,故有“天中”之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驻马店市下属的一个县。古称安城县、汝阳县等,曾是豫州州治。
11顿丘河南濮阳的一个县
第二回
1陇西临洮董卓陇西在古代是从地理方位指称
三国地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