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人心是块田,是神圣的净土,在它的上面,种满了人生的点滴,结满了生活的食粮。所以,我们得用心灵守护那块田,别让它沾惹太多的尘埃,得用心灵的圣水灌溉种在上面的庄稼,让它结出可口的果实。而如今这个社会的好些人,无法摆脱金钱的诱惑、名利的诱惑、虚拟世界的诱惑,视庸俗为潮流,视低俗为高尚,纯洁的心灵净土如今变得污秽不堪。中学生也深受其害。
人生是一场遥远的旅途,不能为了旅途中的“行李”而污染了心灵的净土,让物欲的尘埃,淹没心灵的圣地。我们应该守护心灵的净土,我们要用心的土地,种出我们旅途所需的庄稼。
第12课守护心灵的净土
聆听箴言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林逋
☆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雨果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理论导航
☆用一只干净的手和一颗纯洁的心去战斗,用自己的生命发扬神圣的正义,这真是优美的事情。——罗曼·罗兰
上天赋予每人一方心灵的净土。这方净土,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坚守自我,保持禀性的依靠;是我们抵御诱惑的节制;更是历练淡泊宁静、坚韧不拔品性的动力。不时地检查这方净土,及时清理上面的枯叶、害虫,永葆其洁净和美丽,这样我们才可以在社会洪流中不迷失方向,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徐本禹,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从繁华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仍然稚嫩的双肩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困和孤独,更扛住了山里孩子的期待和希望。他没有为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所动,他守护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那方心灵沃土上播撒了阳光。
又想起了梵高,那个生前穷困潦倒,死后一幅画就价值连城的荷兰人。在他37年的生命里,他拒绝现实的风雨和丑恶,他用一幅幅用生命之血凝成的画捍卫艺术、捍卫心灵。尽管他的一生如此艰难,可他的那份“自我守卫”的不屈精神却在世界文明史上永远定格。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繁华中保持矜持,是一种孤傲;在喧闹中保持清醒,是一种明智;在孤独时欣赏美丽,是一种气度。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心灵净土”正在被腐化和污染,在那方净土中萌生了权利、私欲,甚至龌龊。
当今,在中学生中存在着这样一些不良现象:抢劫的,打架的,离家出走的,沉迷网络彻夜不归的,甚至不堪父母的逼迫残杀亲娘的,真是不一而足。上述现象是由于中学生形成的扭曲的“人生观”所造成的。在这个快速发展变化万千的社会,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勇气,没有意志,被家庭和社会所宠爱,变得骄横跋扈,自私自利。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怎样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纯净的心灵已被蒙上了阴影。
人生的追求是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的满足固然重要,然而崇高的理想、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身体等,这更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尽管其中不少内容和金钱有关,但却是金钱买不到的,并非与金钱同值的。作为中学生只有分清什么是善与恶、好与坏、对与错,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才能在自己今后的事业中取得更好的成就。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就好像是病毒,我们无法彻底清除,但人们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来防御病毒的入侵。
那么我们,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如何避免心灵的盐碱化,守护这份净土呢?我们要用锐利的眼睛去关注现实,区别哪是精华,哪是糟粕;要用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去指点自己,做到波澜不惊;更要用现实的行动去捍卫自己,审视自己!坚守自己的
守护心灵的净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