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还应该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指因护理事故或纠纷而造成医院及当事护理人员承担的行政、经济方面等,以及在医疗护理服务场所的环境污染、放射性危害、化疗药物、各种病原体、针头刺伤等护理人员造成危害。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护理安全因素
(一)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
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同样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
(二)法律意识不强
一是在接待病人时说话不谨慎,或在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应用仪器时不熟练,引发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不信任,从而引发医疗纠纷。二是对临床护理资料书写不正规、不及时。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用法律约束自身的行为,避免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护理人员缺乏敬业精神
新护士、新设备的进入有一个培训、适应、磨合的过程。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不安全隐范,发生护理差错。
(四)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
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五)管理层的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六)其他因素
差错、事故的鉴定处理仍没有一个使医患双方都信赖满意的机制。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院内感染、烫伤、跌倒与坠床、输液渗出及坏死、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三、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