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的微妙作用.doc儿童诗教学的微妙作用
一、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一年级学生学习时间不长,对各方面的学习习惯知之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有恒心、耐心和爱心。既要严格训练,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也要注意避免单一的说教和机械训练,用儿童诗启发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是一种有益的形式。所有的老师都会在学期初重视入学教育,期待目标的迅速达成。一般情况下,入学教育往往是用两节课引导一年级新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明理之后就是一个长期的关注、矫正、监督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常常借助不断重复讲解、说教来教育学生,作用自然有,却总是缺少一种美的感觉。此时,选择一些教育意味浓厚的儿童诗来朗诵朗诵,则既可达到纠错的目的,亦可积累精妙的语言,一箭双雕。
二、儿童诗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途径
通过儿童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达到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健体的目的。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利用融“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为一体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其它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作用。把诗引进课堂,诗歌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充满生活情趣的情节、琅琅上口的语言,深深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成了教育滋润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乐章。通过写诗和读诗,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想象力,促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童诗教学,推动了美育,推进了素质教育。
著名儿童文学家金近就说过:“儿童诗除了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之外,还要丰富他们各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对一切事物正确的看法。”因为儿童诗首先是美的诗。他发掘出人的心灵中丰富的普遍存在的美,可以陶冶儿童稚嫩的心灵,诗是儿童感情上的营养品。儿童诗的劝喻、教育功能往往通过美感作用来表达的。一首好的儿童诗,应当把某种劝喻隐含在能唤起美感的形象中,从而较之那种浅露的训诫是无法相比的。
三、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从属于儿童诗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爱读、想读,在读中、在情趣中轻松地识记生字,建立音、形、义的联系。如苏教版第二册中的《识字6》“二木林,三木森,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在读儿歌中很快识记了生字“林、森、从、众
”。教师从儿歌中受到启发,也创作了许多识字小诗,如:“二口吕,三口品,两个吕字一竖穿,冰糖葫芦一串串。”在这首小诗里,学生认识了“吕、品、串”等字。再如小诗:“二月朋,日月明,月字中间加一竖,学住了“朋、明、用”三个字。这样的识字不仅有趣,而且提高了识字效率。看图读童诗也是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论文格式。如苏教版第三册《识字3》和《识字7》,我是通过表现笔、灶、尖、歪、尾、看等字的图与文字关系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会意字的组合规律。学生在识了这些字以后,再读朗朗上口的儿歌《粗心的小画家》,不仅进一步熟悉了这几个字是怎么构成的,而且增添了趣味,巩固了识字效果,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无疑也是大有好处的。低年级大量的识字教学任务要靠“随文识字”来完成,这符合“在阅读中识字,识字是为了阅读”的整体
儿童诗教学的微妙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