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近代建筑
艺术博览
天津的建筑很多人都在写,很多人都在拍,精品
的很多,能做到很完整的也很少,希望大家都能出一
份力量,把我们的天津历史天津的建筑,用我们的双
手展示出来,好的东西应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来认
知,这就是历史建筑文化,也是一种艺术,需要很多
人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一起保护它,宣传这些天津
独有的建筑。
“世界少有,中国独有”的天津近代建筑 建筑年代相对集中。天津60%的历史风貌建筑是
在1900年至1937年不足40年的时间里建成的。 各类建筑相对集中,呈现群区性。建筑规模宏大
的金融建筑主要集中在解放北路一带,被称为“东方华
尔街”;近代商贸性风貌建筑主要集中在和平路,而中
式商贸性风貌建筑主要集中在估衣街、古文化街一带;
居住性历史风貌建筑主要集中在河北区“一宫”、建国
道一带的原意租界;河西区大营门、下瓦房一带的原
德租界;和平区五大道风貌区及中心花园附近。
规划与建筑的设计理念、应用技术与西方社会同步。
主要体现在:
1 合理的规划模式:1920年代,正值英国“花园城
市”规划理论盛行之时,英租界新区(即现在的五大道
地区)基本按照该理论进行规划与建设,从而形成了具
备完整的公共配套设施、宜人的空间尺度和舒适的居住
环境的高级居住区。例如,为保证该居住区的环境质
量,不设商业中心,并禁止电车等公共交通车辆进入,
因而该区域的道路规模较小,尺度宜人。
2 完善的公共配套和室内设施:各租界的建设注
重整地筑路,建设完善的市政设施,如路灯、绿化、上
下水等设施的建设,又如在住宅中引进推广了水冲式厕
所,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卫生水平。
3 先进的房地产开发观念:各租界的建设引进
了西方的房地产开发观念和模式。如英法租界将地
块按照四方块划分,周围用道路围合,利于分期出
让土地。
4 现代生活方式和城市空间:各租界的建设引
进了西方的现代生活方式,如以起居、餐厅、舞厅
为中心的家庭生活方式,以公园、教堂、市政厅为
中心的社会生活方式,以电车、汽车代步的现代交
通方式。这些开放的生活方式与封闭的中国传统方
式迥然不同,同时也带来了迥然不同的城市空间。
5 建筑风格纷呈,建筑艺术多样。受当时西方建
筑思潮的影响,形成了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现代主
义等不同建筑风格的风貌建筑。它们与中国传统建筑
艺术相互辉映,共同形成了天津独特而又丰富的城市
空间和景观。
6 名人故居多,人文资源深厚。经初步考证,近
代有200余位社会各界名流曾在天津留下了他们的寓所
或足迹。例如:爱国将领张学良、吉鸿昌;文教界李叔
同、梁启超、华世奎、严复、张伯苓;工商界候德榜、
宋棐卿、李吉圃、郑翼之、胡仲文、林鸿赉;文学艺术
界刘髯公、马连良、杨荣环;医务界方先之、赵以成
等。
辛亥革命后,不少清廷遗老遗少从北京来到天津
寓居,各界北洋政府的许多要员在天津购置房产。例
如:清逊帝溥仪、庆亲王载振,两广总督张鸣岐、湖
北提督张彪及清太监大总管张祥斋(小德张)等;北
洋政府五位大总统袁世凯、徐世昌、黎元洪、冯国璋、
曹锟在天津有多处住宅;北洋政府的十位总理和国务
大臣都在天津居住过。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天津中心市
区的五大道小洋楼建筑群被誉为难得的建筑艺
术宝库。在总建筑面积近130万平方米的地
段上,建有欧洲别墅式近代住宅近300处,
近代历史名人旧居百余所,是天津“近代中国
看天津”旅游文化的重要一环。
天津近代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