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研究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将过去应试教育中“讲授——接受式”、“示范——模仿式”的教学模式,向“引导——探究式”的模式转变;必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目录
一、引言 (1)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 (1)
(一)“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
(二) “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3)
三、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4)
四、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实施的具体做法 (5)
(一)创设、激发、诱发 (5)
(二)设问诱发 (5)
五、充分发挥“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的优势 (7)
(一)设计探究性学习提纲 (8)
(二)充分发挥实验探究的优势 (8)
(三)挖掘教材内容的探究性 (8)
(四)“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8)
(五)要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9)
(六)需要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配合 (9)
六、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1)
一、引言
“探究性学习[1][10]”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自身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6]的一种学习方式。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型、自主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等特点。
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运用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经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2]的过程,逐步学会学习,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才能使我们的化学教学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中小学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推行了“自主探究性学习[4]”,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精神。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已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那么何为自主探究性学习呢?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
(一)“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所谓“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中掌握探究性学习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在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自主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能自主地选择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而获得新知。二是培养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即通过探究过程,能够甚至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五官的知觉能力,激发积极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探究能力。三是使知识能力同步到位。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和体验,使知识掌握很自然,理解更深刻,学习效率高。学生在注意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探究学习中,首要目的是培养探究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去形成新的科学概念。四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实践证明,一个人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和知识,如果缺乏积极的态度和探究精神,他的能力和知识仍然不会发挥作用。反之,即使他的能力不足和知识面不宽,如果有了积极的探究态度和旺盛的热情,那么,他的能力很快会提高,知识很快会拓宽和深化。可见,探究的心理态势,在发展探究能力,探索未知世界方面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而这种探究态度和精神,只有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以上主要论述了学生在“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自主探究性学习”
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克服机械传授、硬性灌输等包办代替现象,努力做到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及时反馈探究学习的信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总结等,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多边活动”。
(二) “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根据“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我们认为,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当采取不同的探究性学习方法。但一般遵循的程序是:
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激发动机→自主探究尝试解决发现问题→交流反馈解疑释疑启发导学→反思论证科学抽象整理结论→强化训练总结巩固迁移应用[6]
上述仅是一种科学方法的逻辑,同实际的探究过程是不同的,现实的探究并不是那么平坦的。它需要种种必要的情境——反反复复地尝试错误,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派生,需要理出头绪的细心与耐心。很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