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会
实
践
论
文
题目: 城乡教育资源比较调研
指导教师: XXX
调查人: XXX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各方面发展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城乡教育的差异正是我国在实现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障碍之一,调查城乡教育的差别,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教育平衡有很大的意义。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我国人口农村比例很大,我国教育农村教育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看我国教育的现状,不能忽视我国的农村教育。目前,农村进行新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差异。农村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还有教育问题。
·教育在农村的障碍
(一)农村教育资金薄弱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二)农村对教育不重视
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农村教育
(一)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下面是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
%
%
%
拉帮结派、%
%
%
%
和(外)%
%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
%
%
觉得社会不公平、%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
思政部社会实践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