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品】大豆胞囊线虫病81.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豆胞囊线虫病 Soybean Cyst Nematode
症状:
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危害。
大豆受害后,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瘦弱,似缺水、缺氮状。
病株根系不发达,根瘤稀少并形成大量须根,须根上附有大量白色小颗粒,后期胞囊变褐色,并脱落土中。病株根部表皮常被雌虫胀破而被其他腐生菌侵染引起根系腐烂,使植株早枯。
病原:
大豆胞囊线虫 Heterodera glycines,属异皮科,胞囊线虫属。
线虫的卵初为蚕茧形,一侧微弯。形成于雌虫体内,贮存于胞囊中。幼虫分4龄,脱皮3次后变成成虫。成虫雄虫线状,雌虫梨形。
胞囊线虫除危害大豆外,还可危害小豆、绿豆、白羽扁豆.。
大豆胞囊线虫有生理分化现象,我国黑龙江及吉林为3号、辽宁兼有1号和3号小种,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为4号小种,此外安徽还发现5号小种,山东、河南发现7号小种。
大豆胞囊线虫
(雌) (雄)
(雄)
病害循环:
越冬:主要以胞囊在土中越冬,带有胞囊的土块也可混杂在种子间成为初侵染来源。胞囊抗逆性很强,可保持侵染力达8年。
传播:线虫在田间传播主要通过农机具和人、畜携带含有线虫或胞囊的土壤,其次为排灌水和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种子的远距离传播是该病传至新区的主要途径。
大豆胞囊线虫因土温差异每年发生的代数不同,一般认为东北为3~4代,上海为10代左右。有多次再侵染。
发病条件:
通气良好的砂土和砂壤土,或干旱瘠薄的土壤有利于线虫生长发育;黏重土壤,氧气不足,线虫死亡率高。碱性土壤更适于线虫的生活。
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发病轻。
种植诱捕作物,如菜豆、豌豆、三叶草等,则可促使线虫卵孵化,但不增加后期胞囊数量,这种植物比休闲或种植其他非寄主作物更有效。
土温影响线虫发育速度。10C以下线虫停止发育, 35C以上不能发育成成虫。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愈快。
病害控制:
、耐病品种
,及时消灭虫源轮作是防治胞囊线虫病最主要措施。轮作年限一般不能低于3年。
:种衣剂(含呋喃丹等杀线虫剂)、薰蒸剂和非薰蒸剂。
薰蒸剂,如二溴氯丙烷,有效成分用量45kg/ hm2于播前10d施入深20cm沟中随即覆土播种。
非薰蒸剂,如涕灭威、呋喃丹、力满库等,如3%呋喃丹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0~45 kg/ hm2随播种一齐施入土壤,防效显著。
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fR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

【精品】大豆胞囊线虫病8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quhe72
  • 文件大小282 KB
  • 时间2018-06-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