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第一部分技术规程
一、寒地水稻农时标准
1、大棚扣膜
3月5日~15日。
2、浸种催芽
第一批种子3月26~28日浸种,4月4~6日催芽;第二批4月5~7日浸种,4月13~15日催芽。
3、秧田播种
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稳定通过12℃以上时开始播种,4月18日前结束。
4、泡田整地
4月上旬旱整地,4月15日开始放水泡田,4月20日开始水整地,5月4日前结束。
5、插秧
℃,泥温稳定通过15℃时为插秧始期,5月12日开始插秧,5月25日结束。水稻高产插秧期是5月15日~5月25日。
6、晾田
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1叶品种8叶,预计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80%时,在7叶期开始晾田控蘖,控制9叶的同伸分蘖发生。
7、防治稻瘟病
~,孕穗末期~始穗前期(抽穗5%~20%左右)防治水稻穗颈瘟,水稻穗颈瘟防治做为常规措施有病无病此期必须防治,齐穗期后15~20天防治枝梗瘟、粒瘟。
8、齐穗期
7月25日齐穗,保证结实期活动积温850~900℃。
9、安全成熟期
水稻在9月11日前安全成熟,安全成熟的标志为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
10、收获期
水稻种子收获9月25~10月5日,商品粮收获10月15日前结束。
二、寒地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1、种子标准
种子发芽率90%,发芽势85%、纯度大于98%、净度大于98%、%。
2、种植比例
以11叶品种为主,搭配种植10叶品种。
3、主栽品种
主栽品种以空育131、三江一号为主,搭配种植龙粳20。
三、寒地水稻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
1、旱育中苗标准
~,秧龄35天,地上部分3、3、1、1、8,即中茎长3毫米,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第1叶叶耳与第2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2叶叶耳与第3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3叶叶长8厘米左右,株高13厘米左右;地下部分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一叶节根9条突破待发;百株地上部干重3克以上,须根多、根毛多、根尖多。
2、旱育大苗标准
~,秧龄35~40天,株高17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带1-2个分蘖;地上部中茎长3毫米以内,第1叶鞘高3厘米以内,第1叶叶耳与第2叶叶耳、第2叶叶耳与第3叶叶耳、第3叶叶耳与第4叶叶耳间距各1厘米左右,第一叶长2厘米、第二叶长5厘米、第三叶长8厘米、第四叶长11厘米左右;地下部根系23条,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一叶节根9条,第二叶节根11条突破叶鞘待发,须根多、根毛多、根尖多。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五项标准
1、根旺而白
移栽时秧苗的老根移到本田后多半会慢慢死亡,只有那些新发的白色短根才会继续生长,生产上旱育壮苗根系不少于10条,所以,白根多是秧田返青的基础。
2、扁蒲粗壮
扁蒲粗壮的秧苗,腋芽发育粗壮,有利于早分蘖,粗壮秧苗茎内大维管束数量多,后期穗部一次枝梗多、穗大,同时扁蒲秧体内贮存的养分较多,移栽后这部分养分可以转移到根部,使秧苗发根快,分蘖早,快而壮。
3、苗挺叶绿
苗身硬朗有劲。秧苗叶态是挺挺弯弯,秧苗保持较多的绿叶,对于积累更多有机物,培育壮秧,促进早发有利。
4、秧龄适当
秧苗足龄不缺龄,适龄不超龄。看适龄秧既要看秧苗在秧田生长时间,更要看秧苗的叶龄,这才实际反应秧苗的年龄。
5、均匀整齐
秧苗高矮一致,粗细一致,没有楔子苗、病苗和徒长弱苗等。
四、寒地水稻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寒地水稻旱育秧田标准
1、规范化秧田
规范化秧田或以户(井)为单位集中固定秧田,置床高度20~30厘米置床,置床宽度7~,棚间距13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沟(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林(防风林)综合配套。
2、二秋三常年
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常年培肥地力。推广本田取床土熟化隔年使用技术。
3、钢骨架大棚标准
~,宽6~,长60~63米。大棚开闭式育秧,实施肩部通风技术,以燕尾槽开闭式为主,示范拉链式、窗式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4、扣棚
早扣棚、早化冻,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5、置床增温
积极推广稻壳、发泡塑料隔离置床保温增温层育秧技术。
6、秧棚增温
扩大三膜覆盖等综合增温面积。
7、保温浸种
以作业站为单位集中浸种。
(二)、寒地水稻种子处理技术标准
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