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会上的报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实事回顾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知识的了解
世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1945年7月14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摩戈多沙漠上空爆炸成功。领导研制工作的是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他因此被人们誉为“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从小聪明好学。在他5 岁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化石。这使他入了迷,便开始收集各种岩石标本,并做出了成绩。年仅12岁便受人才荟萃的纽约矿物俱乐部的邀请,给专家、学者作《曼哈顿岛上的基岩》的科学报告。用3 年时间学完了4 年的大学课程,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27年,23岁的奥本海默取得了博士学位。“对物理学有全方位的了解,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这是当时一流物理学家对他的评价。 1941年底,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奥本海默被任命为工程的组织者。在他的领导下,大批第一流的科学家密切合作,只用了3年多时间,就制造出了原子弹。
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笼统地说,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科学一词在中国古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明治时代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 )( )过程中需要回( )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 )。
A、科学、认识、回答、矛盾
B、科学、认知、解答、问题
C、科学、认识、解决、冲突
D、科学、认知、回答、问题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 )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 )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 )。
A、真凭实据,关联,骄子
B、关联,无,骄傲
C、真凭实据,关联,骄子
D、条件,密切,产物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 )的发展观。
第二,( )发展观。
第三,( )发展观。
第四,( )发展观。
A、全面、头筹兼顾、以人为本、协调
B、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C、可持续、和谐、科技、知识
D、教育、全面、协调、以人为本
科学小发明、小论文也称“小创新作品”,它是“( )”的一部分。
A、创造和发明
B、创新和发明
C、发明与创新
D、科学与创造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 )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A、现实世界
B、虚拟世界
C、宇宙世界
D、未来世界
科学主题班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