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查字典了?
于晓冰水寒说语文
本公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寒说语文”。
最近《新华字典》火了。作为最为权威最为常用的字典类工具书,《新华字典》官方APP发布。从线下到线上,本来这是件好事,可以提供给很多高度依赖移动客户端的用户更方便也更权威的字典查阅体验,按说应该获得更多掌声才对,但很快这个事情就风向大变,口诛笔伐开始了。
主要槽点有两个:
一个是在免费查询2个字后,该APP便弹出提示要求购买完整版。这对于已经高度习惯了免费服务的网民来说,非常不适应。觉得免费服务天经地义,如果想要收费,应该提供更进一步的增值服务才行。
另一个是购买完整版的费用为40元,并称购买后可以享有纸版《新华字典》第11版的完整准确内容、李瑞英汉字发音播读、汉字的规范笔顺动画演示、纸书完整阅读体验、离线包下载支持等功能。饶是如此,很多人觉得还是太贵了,因为一本纸质的最新的第11版的《新华字典》,如果打折购买,20块都不到,凭什么线上服务价格要高一倍不止?
这个事情在网上引发热议,几乎一边倒地讨伐,要么说他们不会做互联网的生意,不懂得长尾理论。要么就说这事儿应该是一种公益行为,政府应该给予补助,最好免费。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就这个问题,说说我与众不同的一点看法。
先提出一个问题:
“你多久没有查字典了?”
我没有大数据统计的支撑,但就我个人观察,至少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一个月都不会查一次字典。每天都使用字典查阅两个字以上的人,我估计百分之零点几都不到。
很多人相对频繁使用字典都还在学生时代,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会了3500常用字,最多再加上1500次常用字,之后就基本上把字典抛在一边了。
一方面平时阅读量就不大,遇到生字的几率自然就少。另一方面,网络浅阅读又主要以浏览为主,大多数网文本身就偏浅,偶尔遇到生字只要不影响阅读,就视而不见了。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觉得收费40元太贵。这是一种基于实用基础上的价值判断。一方面,用得少,自然价值就不高;另一方面有免费的,自然就不想用收费的。
很多人花几十块钱买杯咖啡不觉得贵,但花40块钱买本字典就觉得贵了。为了孩子,可以花几千上万报课外辅导班,就是不愿意花钱给孩子配置一些必备的工具书。即使有工具书,都还是特别老的版本。现在《新华字典》已经是第11版了,但还有人用第八第九版甚至更早的。《现代汉语词典》已经是第七版了,还有人用第四第五版甚至更老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也是第五版了,但还有人用第三版甚至更老的。
这样做有害吗?害处很多!
对于学生而言,字音、字形、字义、词义等,都是考试中的常规考点。这些都需要日积月累,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行,要经常使用工具书才行。即使就考3500常用字,除了单音字之外,还有很多多音字,再加上这些多音字构成的不同词语,数量真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想依靠临时突击显然不行。临时抱佛脚?就怕佛不让你抱,反而用“佛山无影脚”把你踹飞。
比如,2016年北京市中考考“生肖”一词中“肖”字的读音,结果有一多半的学生没有能选择出正确答案,因此丢掉2分。平时积累不够的恶果在考试这个关键时刻就爆发出来。平时吵吵着“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平时准备不足,结果考试的时候不是干掉千人,而是被千人干掉。
如
你有多久没有查字典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