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知行合一音乐教育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知行合一音乐教育论文
一“、知行合一”观念
“知行合一”观念的提出者是明代的王阳明,作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提出了著名的心学理论,即“知行合一”,其中包含这样两方面的内容: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指是科学知识的笼统概称,行即指道德行为,知是行的先导,知与行必须达到平衡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在音乐教育方面,所谓的知可以理解为音乐理论知识,而行则指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并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教师所授内容而造成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的现象,在当下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知识的实践应用,注重“知与行”的完美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二、音乐教育中“知行合一”观念的渗透

“知”作为“行”的先导,在指导实践应用方面意义重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准备课程方面,要做到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全部知识点准确把握。“知行合一”观念在教师方面主要体现为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大量储备,对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类问题有准确的预见性以及解决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环节一直是讲解,没有做到知识的扩充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在实践中也缺乏开放性。在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学生乐理知识、键盘基本功、和声基础严重缺乏,这种音乐知识的缺乏无疑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在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作曲家背景、作品欣赏的模式教学,这种模式会使得课堂氛围枯燥,学生也很难掌握相应的乐理知识。在“知行合一”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衔接知识,在教学中提出较为开放性的问题,同时将音乐节奏结构问题融入音乐赏析环节之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解决学生最基本的节奏问题,强化知识技能的训练。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学中介绍贝多芬及其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同时期音乐家音乐风格对比,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使学生贯穿历史、政治、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点,发散学生创新思维。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往往用三点就可以概括:作者、作品、风格,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音乐实践意义不大,“知”对于“行”的先导作用无法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发挥指导性作用,在教学中,注重对作品的分析思考和辩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简单知识的学习而忽略音乐实践的弊端。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在课堂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在素质教育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应该在引导者角色上下功夫,顺应学生活动引导他们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规律。以器乐曲教学为例,改变传统直接讲授的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有些学生利用玻璃杯装水敲击音阶,有的学生利用衣架制作三角铁等等,摆脱了课本知识的束缚,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激发创新思维,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可以拓展学生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自己动手制作乐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先贤发明乐器的

知行合一音乐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0486494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