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内容提示及教材重点]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目前使用的有红霉素、麦迪霉素、麦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及吉他霉素等,共同特点为:1、抗菌谱窄,比青霉素略广,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菌和阴性球菌、厌氧菌,以及军团菌、胎儿弯曲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2、细菌对本类各药间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3、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治疗尿路感染时常需碱化尿液;4、口服后不耐酸,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口服吸收;5、血药浓度低,组织中浓度相对较高,痰、皮下组织及胆汁中明显超过血药浓度;6、不易透过血脑屏障;7、主要经胆汁排泄,进行肝肠循环;8、毒性低微。口服后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一、红霉素
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等及军团菌也高度敏感,对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及螺杆菌也有抑制作用,金葡菌对其可产生耐药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之间有部分交叉耐药性。
抗菌机制: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及(或)信使核糖核酸(mRNA)移位,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临床应用: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和青霉素过敏患者,效力不及青霉素,且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数月后,又可恢复其敏感性。红霉素是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及军团病的首选药。
二、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
抗菌作用:对金葡菌(包括耐青霉素者)、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大多数厌氧菌都有良好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大都无效。
抗菌机制与红霉素相同,能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使蛋白质肽链的延伸受阻。红霉素与林可霉素能互相竞争结合部位,而呈拮抗作用,故不宜合用。
临床应用:用于急、慢性敏感菌引起的骨及关节感染。用于治疗厌氧菌也有较好疗效。两药中克林霉素尤为常用。
三、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
抗菌机制为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金葡萄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心内膜炎、结肠炎及其他抗生素,尤其是克林霉素引起的假膜性肠炎。静脉滴注时偶可发生恶心、寒战、药热、皮疹及皮肤瘙痒等。较大剂量,严重者可致耳聋、耳鸣及听力损害。
[作业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治疗军团菌感染应首选
A. 青霉素G
B. 红霉素
C. 四环素
D. 链霉素
E. 氯霉素
2. 乙酰螺旋霉素的作用正确的是
A.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大
B. 组织和血液中浓度较高,维持时间较长
C. 口服吸收不好
D. 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E. 不良反应多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胆汁浓度约为血浆浓度10倍的抗生素是
A. 红霉素
B. 乙酰螺旋霉素
C. 麦迪霉素
D. 吉他霉素
E. 罗红霉素
4.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微生物是
A. 链球菌
B. 军团菌
C. 变形杆菌
D. 厌氧菌
E. 支原体
5. 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A. 肝损害
B. 过敏反应
C. 胃肠道反应
D. 二重感染
E. 耳毒性
6. 麦迪霉素的特点是
A. 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
B. 口服难吸收
第四十一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多肽类抗生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