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白族手工艺的一颗璀璨明珠
——大理鹤庆甸南新娘装
云南鹤庆县甸南片区的白族婚俗服饰文化中,有一种特别的新娘装,它饱含了一份独有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因为甸南新娘装穿戴较为繁琐,穿着后行动不便,所以越来越多的新娘都不再愿意穿戴。甸南的新娘装在民间的使用率也随之迅速下降,甚至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彻底消失。因此,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甸南新娘装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就此,我们应该对甸南新娘装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合理保护开发和传承利用的措施,使其发挥出最具民族特色的价值作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服饰文化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使濒临消失且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得到科学的保护和应用。
我们一行五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走访调查,分别重点访问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金墩乡孝廉村民委员会庆和上前蒿登村42号民族手工艺制作者赵李庸先生、金墩乡积德屯村民委员会积德村6号童洪源先生、金墩乡孝廉村民委员会高家登村1号、2号手工艺制作者。本次调查从鹤庆甸南白族新娘装从古至今的变化,花纹配饰所反映的民族文化,流传方式所体现的感情生活,婚服制作时与宗教、文化、经济等的联系以及属于传统文化抢救、保护范围的缝制技术和制作流程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力图在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的角度产生一定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掘甸南新娘装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共采集了照片共508张,;影像资料共11段,,90分钟;采访手稿约5000字。走访约40余户,发现手工艺制作者仅剩4人左右,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存在很大的缺口。
我们分别从服饰结构、制作工艺、服饰作用、图案寓意、着装艺术和历史背景六个板块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收获颇丰。
我们首先对服饰的结构进行调查和研究,这套服饰由帽子、上衣、裤子、鞋子、围腰、方巾和挂饰组成,整套服饰散发出少数民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艺术,精美无比。
帽子:名为月牙帽,民间俗称盘盘帽,因帽形似盘子,故有此称。帽子全为黑色,配有帽花,帽花附有挂坠,一般为珍珠、玉石,面料为灯芯绒。帽顶别有一颗绣花针,象征新娘常做针线活、勤劳、心灵手巧。帽子由婆婆亲手为新娘戴上,穿戴时帽花在左。民间有“婆婆带帽,遮盖一生”的说法,寓意为婆婆庇护、关心媳妇
上衣:传统上衣一共有十件,显示出一种雍容华贵。由于穿戴繁琐复杂,如今简化为衬衣、长衣、坎肩三部分。其中衬衣白族话称为“xi衣服”,衬衣为白色。长衣衣襟前短后长,后衣襟称为后面襟,后面襟底色为黑色,由外自里颜色为红、绿、淡蓝色。领口绣花并用黑布条滚边,长衣面料一般用水红(适合皮肤较黑者)、玫瑰红(适合皮肤较白者)或黑色丝绸制作。长衣前襟下摆齐大腿中部,如同男子穿的长衫一样,长衣袖口一共十层,最外面一层称为大袖,底色为深蓝色,绣花前为凤凰,后为牡丹,有凤穿牡丹之说。由于是最外一层,做工十分精致。外穿右衽立领坎肩,坎肩以黑色为主,面料一般用金绒,上面绣金色或红色花纹图案,纽扣为银制。
裤子:裤子为纯黑色,没有刺绣、图案,还有一种称为套裤(与袜子连为一体)。两种裤子裤脚都要用黑色绸缎裹紧。
围腰:分为里外两层缝接而成,里层底色为蓝色,外层底色为黑色或褐色,由里层边缘往外折大约5厘米缝接形成外沿,以绣花镶边。围
鹤庆甸南新娘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