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中心卫生院院志
概述
卫生工作大事
公共卫生
爱国卫生运动
食品
饮水
第二节保健
新法接生
妇幼保健
第三节防疫
传染病防治和管理
预防接种
地方病防治
第四节区镇卫生院
第五节医疗
西医
中医
民间医药医疗
前言
在撰稿过程中,由于档案次料不全,根据部分档案资料及本人新身经历的回忆而撰写的,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错漏难免,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撰稿人 xxx
卫生
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xx地区不通公路,交通运输十分困难,各种物质全靠人力肩挑背驼。经济文化落后,医药卫生是一片空白。当地群众治病和民族繁衍,主要是依靠民医草药。如xx的草药医xxx,xxx,xxx。xx的xxx。xx的xxx等人,他们用偏方草药为人民治病,确实治好很多病人,对人民的健康作出一室的贡献,但每当一些急性传染病流行时,诸如天花、麻疹、痢疾、霍乱、伤寒、百喉等传染病之类。由于当时医药不发达,人们生了病,只好服草药或者用迷信手法敬神送鬼,听天由命,死亡很多人,真是“千村薜荔人遗失,万户箫疏鬼唱歌”的惨景。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国民党当局在防疫方面也做了一点工作,有时也到一些主要村寨进行接种牛病痘和打预防针,但由于宣传教肓工作做得不好,有的乡、保趁赶场时将街口拦住,有的到学校把校门关上,强行接种,群众不知道种痘和打预防针的好处,心里害怕,多数人逃跑了,因此接种率很低,预防接种效果不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很快,1951年每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培训一名卫生保健员和一名新法接生员。他们负责本社群众的防病治病和新法接生工作。1955年冬县政府拨款2千元在xx修建二层楼木房三间成立xx区卫生所,上级派来一名医生一名助产士,开展门诊和巡回医疗,从此西医西药开始传入xx地区。
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卫生事业发展更快,9个管理区(9个小乡)建立卫生所和妇产院,每个卫生所有3-5名卫生员2-3名接生中,区卫生院医务人员增至10人。
七十年代后,建立公社卫生院,省州县卫生局分期分批给区卫生院装备医疗设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年分配下来。1967年州拨款一万元新建五间砖木结构信院平房一栋,
1975年财政拨款四万元新建七间三层砖木结构门诊住院综合楼一栋,2000年县扶贫办拨款十八万元新建街上二间三层砖混结构门诊楼一栋,2006年,县拨款二十四万元自筹资金十万元新建四间三层砖混结构门诊住院综合楼一栋,达到技术人员、医疗设备、业务用房三配套步实玩。
自1977年以来国家全面推行计划免疫工作,预防效果很好,诸如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小儿脊髓灰质炎等相应传染病二十余年没有病例发生。
xx镇中心卫生院创建至今,已有五十一年,其医疗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医院规模渐渐扩大。至20xx年xx镇中心卫院拥有房屋四栋,总面积2400平方米,医疗设备有100毫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万能手术床、腹部手术器械、显微镜及化验器材、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牙科综合治疗机、超声洁牙机、电动人流机、立式高压消毒锅等大型设备,钢丝床200张。全镇现有村卫生室xx个,村卫生中xx人,村接生中xx人,医疗卫生网形成,现有的条件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需求。
卫生工作大事记
1955年冬县财政拨款2千元新建二层楼木房三间,成立xx区卫生所
镇中心卫生院院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