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恭王府与福文化论文.doc关于恭王府与福文化论文
恭王府与福文化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恭王府与福文化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御笔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个“福”,方为圆满,才敢说“万福”。“福”字碑所在的花园主峰是一组湖石假山。假山叠石成龛形,东西备埋一口水缸,缸下有一小孔。旧时,夏秋两季蓄水于缸内,水顺小孔渗入石壁,使石壁遍生青苔,苍翠欲滴,此山即名“滴翠岩”。岩下正中有洞名“秘云洞”,两翼伸向东西,略具蝙蝠形,洞内“峭石倒垂,曲折深邃。洞深处凿石为磴,盘
恭王府位于北京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地区,是现存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且对公众开放的唯一一座。这里最初是乾隆帝宠臣和坤的宅邸,同时也是其儿媳、乾隆帝幼女和孝公主的府邸;和珅获罪后,嘉庆帝将和珅住宅部分赐予庆王永磷居住,直至和孝公主去世,整个建筑归属庆王府。后咸丰帝又将庆王府收回转赐其弟恭亲王奕訢。自此,恭王府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由东、中、西路多进四合院组成,建筑规整宏大;花园名“萃锦园”,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充分显示了满清王族园林华丽而不失别致、典雅的风格。
恭王府的建筑迎合明清时期盛行的祈福风尚,在形制、装饰等方面都体现出福瑞吉祥的寓意。尤其花园“萃锦园”的设计,以“福”为中心,直白处一目了然,含蓄处意境深远,秀丽与凝重并存,反映着主人高雅的审美情趣,也表达出祈愿阖家平安、幸福团圆的强烈愿望。
萃锦园坐北朝南,正门在南面正中。与府邸建筑相呼应,园中建筑也约略形成中、东、西三路轴线,以“福”贯穿中轴。中路正门内是一直立的长形湖石,顶部刻“独乐峰”;其后为一蝙蝠形水池,名“蝠池”,旧称“福河”,蝠池之北是安善堂,再后便是花园的核心——康熙御笔福字碑,嵌于花园主峰下的秘云洞中;山后是中路最后一组厅房,形制奇特亦如张开双翼的蝙蝠,因此被称为“蝠厅”。蝠厅、福字碑、蝠池以及府邸后罩楼上“福庆有余”的花窗连成一线,使“福”的主题一路贯穿。
“福”字碑
恭王府花园在民间素有“万福园”之称。据说园中各处装饰的蝙蝠,只可以数到九千九百九十九只,寓意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福”。只有加上康熙御笔福字碑上的那个“福”,方为圆满,才敢说“万福”。
“福”字碑所在的花园主峰是一组湖石假山。假山叠石成龛形,东西备埋一口水缸,缸下有一小孔。旧时,夏秋两季蓄水于缸内,水顺小孔渗入石壁,使石壁遍生青苔,苍翠欲滴,此山即名
“滴翠岩”。岩下正中有洞名“秘云洞”,两翼伸向东西,略具蝙蝠形,洞内“峭石倒垂,曲折深邃。洞深处凿石为磴,盘旋可至岩上,云窦零芬,苔痕晕翠……”,颇有些“洞天福地”的感觉。康熙御笔福字碑就镶嵌存洞内正中的石壁上。碑高129厘米,宽54厘米,厚14厘米。正面镌—草书“福”字,正中上方钤“康熙御笔之宝”印,是花园中路的灵魂、焦点,有福照全园之意。
天下第一福
据说,在清帝书写的所有福字中,最珍贵的就是恭王府花园中康熙御笔那个“福”字,被誉为“天下笫—福”。
传说康熙十二年(1673年),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六十大寿将至,却突染重病,太医束手无策。万般无奈之时,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之人,可以向天父为人“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一气呵成了这幅“福寿”联体的“福”字,并在正中上方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
关于恭王府与福文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