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的杜甫题画鹰诗的文化内涵论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的杜甫题画鹰诗的文化内涵论文.doc关于的杜甫题画鹰诗的文化内涵论文
杜甫题画鹰诗的文化内涵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杜甫题画鹰诗的文化内涵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诗经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间,识者一惆怅。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韝上。150-151 “殊姿”四句描绘出画鹰清峻绝俗、出群独立、似欲飞动的神态美和疾飞胜过千里马、力能抵万的气势美。“忆昔”六句回忆起唐玄宗骊山温泉宫羽猎之事,突出鹰的神王之质和不凡之用。结尾句联系时事,写安史之乱以来,干戈不休,鹰已无用武之地,空老山崖。
摘要:从《诗经》中可以看出,鹰的凶猛之性早已被发现,并被用于军事,赋予了特定内涵。唐代是一个尚武的时代,任侠之风盛行,鹰的凶猛、英武特性与游侠有契合之处,所以更煽起了社会上普遍对鹰的喜好。在杜甫题画诗中,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而且是具有了主体精神的象征意象,这个意象最能表达诗人昂扬壮大的情思和卓然不群的气度;有的则将身世沧桑之感、怀才不遇之情一并融入其中,使鹰的内涵更加丰富,写鹰也是写人,主客交融,浑然一体。
关键词:杜甫题画鹰诗文化内涵
一、《诗经》中鹰的形象
早在《诗经》时代就有以鹰来象征威猛之势的,如《诗经·小雅·采芑》的“鴥彼飞隼,其飞戾天,”[1]191以鹰的疾飞长空、凌云至天之势来烘托西周大将方叔南征荆蛮的威猛之势。还有以鹰的图案作为军旗以扬军威的,如《诗经·小雅·六月》中的“织文鸟章,白旆央央”。[1]188《诗经·大雅·早麓》中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1]287以鹰起兴,颂美文王祭祀获福,从而展现了雄鹰搏击长空的英姿。从《诗经》中可以看出,鹰的凶猛之性早已被发现,并被用于军事,赋予了特定内涵。此后还有以鹰的凶猛、残酷之性来喻人的。唐代蓄养鹰犬畋猎之风盛行,又有蕃夷进献,好鹰、赠鹰成为当时社会上的流行时尚。唐代又是一个尚武的时代,任侠之风盛行,鹰的凶猛、英武特性与游侠有契合之处,所以更煽起了社会上普遍对鹰的喜好。在唐代诗文和画家画幅中都能见到鹰的存在,尤其是在盛唐。“盛唐的士人更具备空前的自信和抱负,他们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总是希望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当的对应物借以充分地展现出来。苍鹰超然拔俗于燕雀之流,与士人良好的自我认定十分吻合,有了这一契合点,鹰受到士人的钟爱并被不断地绘于图障,咏于诗篇,就不足为奇了。”[2]
二、杜甫题画鹰诗的文化内涵
《唐朝题画诗注》收录的4首题画鹰诗均为杜甫所作,另有1篇画赞为李白所作,1篇画赞为白居易所作。且看杜甫的《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旋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3]110
诗中“风霜起”三字状出了画鹰凶猛肃杀之势扑面而来,接着用“身”、“侧目”状出画鹰的竦立之姿、凶杀之神。“绦旋”二句描绘出系苍鹰的金属、丝绳的闪闪发光和画鹰神采飞动、呼之欲出的气势。后两句抒发感慨,希望画鹰变成真鹰去参加战斗,搏击“凡鸟”,把毛血洒遍平芜。诗中不仅再现了画鹰凶猛、肃杀、不凡的形象、气势,而且赋予了它战斗的意蕴,寄托了疾恶如仇之志和思奋报国之情。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而且是具有了主体精神的象征意象,这个意象最能表达诗人昂扬壮大的情思和卓然不群的气度。
再看杜甫的《画鹘行》: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乃知画师妙,巧刮造化窟。写此

关于的杜甫题画鹰诗的文化内涵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