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
题目:读《资本论》有感
作者和学号:龚小珊 1020100133
班级:10会计1班
日期:2012年11月8日
读《资本论》有感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马克思说:“我自身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是以阐述马克思自己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的学说为主题,同时也对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进行必要的批判,它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都是以资本主义方式为研究对象,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资本论》可以说是马克思耗尽毕生的心血而成的著作,也可以说是结合了科学性和革命性,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同时它也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对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理解,为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
马克思的《资本论》其主要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与客观辨证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透过现像看本质然后回归于现像的一个过程。其根本主要中心本质现像是围资本的利润来源于利余价值。资本家靠的是剥削劳动力的剩余价值的本质下进行的。阐述了资本运动的过程,产品到流通到分配的一个循环过程。本质上这些过程中的所以环节本身都不会产生价值利润,而产生的根本利润是劳动者的劳动力。也就是说每个劳动者在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资本家没有完全的支付劳动者,也就是说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跟他的收益是不相等的,所以劳动报酬被资本家少支付了,那少支付的那一部份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剥削所得,但是外观表现却是在商品产生利润而得的资本假像下进行的。所以人民看到的是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中产生利润的错误现像。资本家是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而获得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的一个循环剥削过程而进行资本扩张的过程。
《资本论》对于劳动价值论也有多方面的理解概括,劳动价值理论关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马克思在(一卷)P52指出,“只有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但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之间存在着差别,例如“缝和织是不同质的劳动”,那么缝与织这两种劳动是否可比呢?在此书P57—58他又指出“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并且“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似乎是由习惯决定的”;换言之,种类不同的相同数量劳动不会创造等量的价值,但它们所创造的价值数量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劳动的价值量指数是指劳动者为创造某种使用价值在消耗了单位数量劳动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包括工资和剩余价值的价值量。如果用劳动所持续的时间计量劳动量那么劳动价值量指数就是这种劳动单位时间消耗(例如1小时)所创造的价值量。劳动的价值量指数体系是指各劳动的价值量指数序列。当然还有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作为特殊的使用价值,其价值等于劳动者创造这些劳动力所消耗过去劳动和活劳动力的价值。创造了劳动力的劳动其价值量指数等于在创造劳动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价值与所消耗劳动力数量的比值;显然,对于规定单位价值的简单劳动,其价值量指数必然等于1。在(一)第58页
“一个商品可能是最复杂的劳动的产品,但是它的价值使它与简单劳动的产品相等,因而本身只表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是暗示:“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通过这些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之
读资本论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