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组织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一、群团组织工作的关键
首先,群团工作的规范有利于群团组织活动的有序进行。学校教育作为一个主阵地,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责无旁贷。应充分发扬群团组织教育学生的作用,建立帮助群团组织的制度建设,适当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标准,使他们的组织工作有趣、有意义,实现大学生养成教育目的。其次,健全和完善辅导员对群团组织的宏观调控机制。大学生思想活跃,性情多变,加之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极有可能误入歧途。教师必须主动走近群团活动,关心学生组织发展,积极参与咨询群团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高校辅导员建立和完善群团组织的宏观调控机制,对高校群团组织加强引导很有必要。再次,提高群团组织者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准。社团领导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群团活动的正确方向,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群团组织者充满活力,校园影响力极大,他们思想意识强,与人为善且敢作敢当。加上群团中的成员志同道合,领导人往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他们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群众组织的其他成员。群团组织的成员在学校的影响往往只能通过群众组织的领导人来实现。因此,群团组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领导,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最后,规范群团组织,摒弃随意化群团组织活动。群团组织作为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其开展活动遵循自愿选择原则。但是,必须引导学生建立群团组织规范,遵循群团组织原则,以避免自由随意化的发展态势。因此,不同风格的群团组织应组织不同的活动内容,以吸引尽可能多的不同利益、不同目的、不同需求的成员,让群众组织有意义,使大学生拥有更充足的课外创新活动时间。
二、群团组织活动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关系
群团组织活动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载体。首先,大学生责任感的提升和培养是养成教育中的重点。许多专家认为,摆在首位的新世纪难题,不是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年轻一代的思想道德。缺乏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缺乏关心别人的精神,不能与他人真诚合作,无法适应社会。可以说,“社会责任感”成为普遍关心的问题。群众组织的自我设计形式,有利于培养群团成员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成就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善于生活,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善于为人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标准。群团活动为大学创造宽松、积极进取、和谐的文化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养成教育的基础。反过来,在这种环境下,学生
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责任感更强,还可主动去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大学生摒弃了依赖、消极、被动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并进入自我管理的生活状态,学会勇敢面对,大胆质疑,主动探索。他们主动走出课堂,深入社
群团组织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