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默写
1《论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 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同。
3《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择师的标准是: 。
湘西的凤凰小镇是一座历史悠远的边城,萦绕着浓郁的乡土情调,充满了浓郁的苗族风情。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正是这灵秀隽永的山水造就了一位唯美、灵气的文坛巨人,他就是——沈从文。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告别沈从文》这篇文章,来共同走近沈从文,走进他如水般澄澈的内心世界,领略那“跨越时空的美丽”。
告别沈从文
本文题目揭示了中心事件——告别沈从文,即沈从文遗体告别仪式;同时也是告别“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即终结极“左”思潮,恢复实事求是的传统。
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4岁时,他投身行伍;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华的人。
从文先生
他在初涉人世的时候见证了太多的杀戮和纷争,他在当好的年华爱上了执手一生的女子,他在喧嚣的城市中魂牵梦绕于故乡的山水,他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身而过,他在苦难的拉锯战中用沉默对抗粗暴。他就是沈从文,一个生前寂寥死后荣耀的写作者和思想者。
学习目标
1、通过赏析文章来学习沈从文的精神品格。
2、积累、运用写作素材。
一、整体感知
1、文章分为几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告别)沈从文
( )沈从文
( )沈从文
2、“回忆沈从文”主要写了哪些事?你
还了解沈从文的哪些事?
直面磨难
沈从文毫无疑问是中国文坛上的一匹黑马。这个只有小学毕业文凭的湘西青年,曾经一文不名, 凭着一支笔和一颗心,以及湘西人特有的野劲,硬生生地闯进了北京文坛。
困顿来袭时,是什么让沈从文反败为胜?是直面磨难的态度与胸襟。其实,在与苦难的拉锯战中,人更多时候是在与自身斗争:战胜沮丧,战胜恐惧,战胜放弃……在这一个人的沙场里,只要你直面磨难,别畏缩不前,把困境放到生活的另一个坐标系里去称量,再从中寻求通往从容和成功的暗道,你就能完成在苦难中最华丽的一次转身。
干一行爱一行,把每一行研究透
1948年受到所谓左翼文化人郭沫若等的猛烈批判,从文先生宣布封笔,中止文学创作,转入历史文物研究,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服饰。一个把湘西凤凰写的浪漫多姿的文人,只能从事枯燥无味的学术研究!
还要与他心爱的、相依为命度过抗战、内战的文字诀别!但沈从文却迅速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去,这时著下的《中国古代服饰史》却成为了所有古代文物研究必备的文案。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21万字的服装史。
如此具有灵性和才华的沈从文,毫无疑问成了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但那种寂寞的振作,真为受苦的读书人争气!
,
《告别沈从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