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
主讲:于冬青
绪论
一、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中国和外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的实施、幼儿教育家的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教育思潮及一些中外学前教育名著的介绍等。
二、学习学前教育史的意义
1、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历史规律“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激励我们发展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
三、学习方法
1、同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联系起来评价
2、史论并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联系
4、比较研究法的运用
主要内容
上卷:中国学前教育史
下卷: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编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儿童的社会公育
一、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
(一)生产劳动教育
(二)生活习俗教育
(三)原始的宗教教育
(四)原始的艺术教育
(五)体格和军事训练
三、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实行公养公育。
(二)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简单但多样。
(三)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四)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第二节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
二、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学前教育计划,关于入学年龄问题
最早记载较为系统的按年龄划分的学前教育计划的是《礼记内则》
(二)婴幼儿的身体的养护
(三)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
(四)初步的道德教育
(五)早期的知识教育
三、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游戏
(二)讲故事
(三)体罚
第三节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
一、古代宫廷教育的意义
二、古代宫廷教育制度
(一)保傅制度
我国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这些人统称“三公、三少”
(二)三母制度:宫廷内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
中外学前教育史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