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艺术歌曲《玫瑰三愿》..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艺术歌曲——
《问》、《玫瑰三愿》作品分析
主讲:白亭
《问》
曲:萧友梅
词:易韦斋
时间:1922年10月
歌曲合集《今乐初集》
萧友梅
萧友梅(1884-1940)原名乃学,字思鹤,别号雪朋。广东中山。父亲是清末秀才,友梅自幼在父亲办的家馆里学习古文。1889年随家移居澳门,又从师学习英文与日文。
1892年孙中山在澳门开业行医时与萧家相邻。他们又是小同乡,因此两家过从甚密,萧并受其革命思想的感染。1899年萧友梅考入广州时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唱歌”也是正式课程之一。
萧友梅在音乐创作方面也有显著成绩,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1916,为中国第一部重奏作品),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100多首声乐作品。
《问》的创作背景
五四运动刚刚结束,中国音乐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些从国外回来的音乐家开始尝试采用欧洲作曲技法,即运用和声、复调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二十年代的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压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这部作品体现了一位知识分子为当时动乱不安局势的担忧以及对余当今世道的悲愤心情,以及对当时坏境的思考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参加学校乐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声乐,1924年赴美国学习心理学,1926年入奥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8年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曾在学院演出,这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1929年回国后任教于沪江大学。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理论教授兼教务主任。1931年起创作了多首抗战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等。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志》,1937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业教材。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等,他还主持并实际参与编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材》(共6册)。
主要作品:
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玫瑰三愿》是他著名的艺术歌曲。歌曲篇幅很小,于典雅、抒情中表露了“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原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原那红颜常好不凋谢”的善良愿望。

中国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qingyong34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