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元御《四圣心源》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自叙
内容: 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
世作
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
要终,以继先圣之业。创辟大略,遇事辍笔。庚午四月,北游帝城。十一月终,南赴清江。
辛未二月,随驾武林。四月还署,研思旧草,十得其九,厥功未竟。八月十五,开舟北上,
再客京华。壬申十月,作天人之解,续成全书。癸酉二月,解长沙药性,五月删定《伤寒》
,七月笔削《金匮》,八月修温疫痘疹,成于九月十七。
维时霖雨初晴,商飙徐发,落木飘零,黄叶满阶。玉楸子处萧凉之虚馆,坐寂寞之闲床
,起
他乡之遥恨,生故国之绵思。悲哉﹗清秋之气也,黯然远客之心矣,爰取《心源》故本,加
之润色。
嗟乎﹗往者虞卿违赵而着《春秋》,屈原去楚而作《离骚》,古人论述,往往失地远客
,成
于羁愁郁闷之中。及乎书竣业就,乃心独喜,然后知当时之失意,皆为后此之得意无穷也。
同使虞卿终相赵国,屈原永宦楚邦,则《离骚》不作,《春秋》莫着,迄于今,其人已朽
,其书不传,两人之得意,不如其失意也。
当世安乐之人,其得天者诚浓,然隙驷不留,尺波电谢,生存而处华屋,零落而归山丘
,身
与夕露同,名与朝华并灭,荆棘狐兔之中,樵牧歌吟之下,其为安乐者焉在﹗窃以为天之
浓安乐之人,不如其浓羁愁之士,丈夫得失之际,非俗人之所知也。
顾自己巳,以至壬申,历年多矣,元草未就,是天既长与以穷愁之境,而不频假以萧闲
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时非多,勖之而已。
\x癸酉九月甲戌昌邑黄元御\x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后序
内容: 医学盛于上古,而衰于后世。自黄岐立法,定经脉,和药石,以治民疾,天下遵守,莫
之或
贰。于是有和、缓、扁鹊、文挚、阳庆、仓公之徒相继而起,各传其术,以博施当世,而方
药至张仲景而立极。厥后皇甫谧、王叔和、孙思邈祖述而发扬之。起废痼,润枯毙,含生育
物
,绝厉消,黄岐之道于斯为盛。自唐以降,其道日衰,渐变古制,以矜新创。至于金元
,
刘完素为泻火之说,朱彦修作补阴之法。海内沿染,竞相传习,蔑视古经,倾议前哲,攻击
同异,辨说是非。于是为河间之学人,与易水之学争,为丹溪之学人,与局方之学争。门户
既分,歧途错出,纷纭扰乱以至于今,而古法荡然矣。
夫医虽艺事,而拯疾痛,系生死,非芝菌星鸟之术,可以诡诞其辞也。阴阳有纪,五行
有序
,脉络有度,非博辨横议所能推移其则也。一病之作,古今如一,非风俗政令有时代之异也
。
一药之入,顺逆俄顷,非百年必世可虚遁其说也。然而宋元以来,数百年间,人异其说,家
自为法。按之往籍,则判若水火,综其会通,则背若秦越,夫岂民有异疾,药有异治哉?或
俗学废古,恶旧喜新,务为变动,以结名节,凡在学人,莫不皆然,而医其一也。故脉诀出
而诊要亡,本草盛而物性异,长沙之书乱而伤寒莫治,刘朱之说行而杂病不起,天下之民,
不死于病而死于医,以生人之道,为杀人之具,岂不哀哉﹗故凡艺或可殊途,唯医必归一致
,古经具在,良验难诬,有识之士,不能不是古而非今矣。
余少好医学,博览方籍。读黄氏《素灵微蕴》、《伤寒悬解》,其于黄岐秦张之道,若
网在
纲,有条不紊。于是乃求其全书,积二十年不可得。岁在己丑,承乏馆陶贡士张君蕴山为掖
校官,得其书六种,录以畀余,乃得究其说,而益叹其学之至精。长沙而后,一火薪传,非
自尊也。
余既刊《素灵微蕴》、《伤寒悬解》、《长沙药解》,而《四圣心源》为诸书之会极,
乃复
校而刊之。粗举源流正变,以引伸其说。世之为医者,能读黄氏书,则推脉义而得诊法,究
药解而正物性,伤寒无夭札之民,杂病无膏肓之叹。上可得黄岐秦张之精,次可通叔和思邈
之说,下可除河间丹溪之弊。昭先圣之大德,作生人之戴维,不亦懿哉﹗若乃规囿习俗,胶
固师说,未遑研究,骇其偏矫,失后事之良资,为下士之闻道,则非余之所敢知矣。
\x道光十二年冬十一月阳湖张琦\x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1705-1758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序
内容: 宣素不知医。辛丑岁初夏,先君HT 楼公抱恙,群医束手。迁延三阅月,势益剧。适明
府
龚木
民以《四圣心源》一帙见示,宣受而卒识之,叹其说理精当,实为医家善本。急与医者议,
仿其意制方,以希一效。而疾已大渐无及,窃恨是书之不早见也﹗
因念人子,当父母康强时,依依承顺,辄取岐黄家言,庋置弗观,及一旦父母有疾,非
不博
求医术,及弗获效,则当父母床褥痛楚,呼天号泣,欲嚼舌啮臂,以分亲痛而不
黄元御《四圣心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